【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3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宝典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试卷(AJ5),更多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治疗最主要的措施是
A. 止咳祛痰
B. 低流量吸氧
C. 解痉平喘
D. 菌苗注射
E. 控制感染
2. [单选题]男婴10个月。近2个月出现面色黄,少笑不哭,智力发育倒退。查体发现四肢及头部颤抖,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不符合该患儿诊断的指标是
A.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4%
B. 幼红细胞胞浆发育落后于胞核
C. 网织红细胞减少
D.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34pg
E. 平均红细胞容积106fl
3. [单选题]下列哪个参数最能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A. 最小有效量
B. 极量
C. 半数致死量
D. 半数有效量
E. 治疗指数
4. [单选题]体内最重要的脱氨方式是
A. 氧化脱氨
B. 转氨基
C. 非联合脱氨基
D. 非氧化脱氨
E. 联合脱氨基
5. [单选题]下列关于临终关怀意义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有利于安乐死立法
B. 为患者家属提供慰藉
C. 体现对临终患者的尊重
D. 减轻患者的痛苦
E.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6. [单选题]确诊为胃溃疡大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该患者的临床表现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心排血量增加
B. 血压低
C. CVP下降
D. 回心血量减少
E. 心率加快
7. [单选题]关于急性脑病综合征的意识障碍表现,错误的是
A. 错觉
B. 幻觉
C. 被害妄想
D. 关系妄想
E. 逻辑障碍
8. [单选题]补体系统在激活后可以
A. 诱导免疫耐受
B. 抑制变态反应
C. 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
D. 启动抗体的类别转换
E. 裂解细菌
9. [单选题]区别血尿与血红蛋白尿的主要方法是
A. 做尿胆原测验
B. 观察血尿颜色
C. 做尿潜血试验
D. 做尿三杯试验
E. 做尿沉渣镜检
10. [单选题]产褥妇,现产后3天,出现急性腹痛伴发热1天,腹部包块增大,曾诊断患"子宫肌瘤"。本例应考虑的诊断是
A. 产褥感染
B. 子宫肌瘤囊性变
C. 子宫肌瘤玻璃样变
D. 子宫肌瘤红色变
E. 子宫肌瘤恶性变
11. [单选题]在儿童初次感染时表现为水痘,老年复发则引起带状疱疹的病毒是
A. HSV
B. CMV
C. VZV
D. EB病毒
E. HHV-6
12. [单选题]关于产后出血的预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对具有较高产后出血危险的产妇做好及早处理的准备工作如配血
B. 第一产程要避免产妇过度疲劳
C. 第二产程时要指导产妇适时及正确使用腹压
D. 双胎妊娠,在第一胎肩部娩出后应肌注麦角新碱0.2mg
E. 产后2小时内在产房内观察宫缩及阴道出血情况
13.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宜首选洋地黄治疗
A. 阵发性室上速
B. 频发房性期前收缩伴短暂房性心动过速
C. 快速心房颤动
D. 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 心功能不全伴窦性心动过速
14. [单选题]下列可在基因克隆技术中获得的物质是
A. 组织或细胞中直接提取的物质
B. 小鼠基因组DNA
C. 酵母基因组DNA
D. 质粒DNA
E. 人类基因组DNA
15. [单选题]25岁初产妇,妊娠38周,规律宫缩12小时,自然破膜8小时,宫口开大3cm,胎心110次/分,胎心监护有多个晚期减速出现。本例正确的处置应是
A. 急查尿雌激素/肌酐比值
B. 吸氧,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C. 静脉注射25%葡萄糖液内加维生素C
D. 静脉滴注缩宫素,加速产程进展
E. 立即行剖宫产术
16. [单选题]女,66岁。糖尿病病史8年,因双足趾端麻木,大腿皮肤刺痛3个月余急诊就诊。查体:双手骨间肌萎缩,肌力Ⅳ级,病理反射(-)。空腹血糖14mmol/L,血酮(-)。应考虑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
A. 周围神经病变
B. 自主神经病变
C. 视网膜病变
D. 脑血管病变
E. 肝硬化
17. [单选题]男性,38岁。右上臂外伤,局部肿胀、压痛、畸形,反常活动并可触及骨擦感,垂腕,且各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最可能的诊断为
A. 肱骨髁上骨折并肩关节脱位
B. 肱骨髁上骨折并桡神经损伤
C. 肱骨外科颈骨折
D. 肱骨髁上骨折并腋神经损伤
E. 肱骨干骨折并桡神经损伤
18. [单选题]头先露时,胎头以下列哪条径线通过产道最小径线
A. 枕额径
B. 双顶径
C. 双颞径
D. 枕额径
E. 枕下前囟径
19. [单选题]下列哪种激素能在排卵前一天左右诱发排卵所必需的LH峰
A. 雌二醇
B. 孕酮
C. 卵泡刺激素
D. 雄激素
E. 以上均不对
20. [单选题]女,21岁。1小时前被人发现昏迷,身边有空瓶,瓶内有刺激性气味。查体:P60次/分,全身大汗,呼吸有蒜臭味,瞳孔针尖大小,两肺满布湿性啰音。最可能的诊断是
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B. 镇静剂催眠药中毒
C. 一氧化碳中毒
D. 乙醇中毒
E.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