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副高考试试题冲刺练习(T8),更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制定干预计划,选出优先项目后,应先确定
A. 目标人群
B. 干预内容
C. 规划目标
D. 干预方法
E. 预期结果
2. [单选题]夏令营活动前给学生讲解野外活动的安全事项和意外事故防护方法,属学校健康教育的
A. 开展健康咨询
B. 开展健康活动
C. 健康课程教学
D. 健康行为指导
E. 创建健康环境
3. [单选题]童年期不良习惯不包括( )
A. 经常说谎
B. 习惯性抽动
C. 咬指甲
D. 功能性遗尿
E. 口吃
4. [单选题]医疗机构的下述行为中不属于违反条例的是( )
A. 未将执业许可证、收费标准等悬挂于明显处所
B. 工作人员上岗未按规定佩戴标牌
C. 未按规定办理检验手续
D. 擅自增加医师人数
E. 擅自涂改执业许可证
5. [单选题]只能提高知晓率的是
A. 健康教育
B. 健康促进
C. 卫生宣传
D. 社会动员
E. 社会参与
6. [单选题]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是
A. 重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B. 重视生物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C. 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D. 重视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E. 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7. [单选题]下列有关骨度分寸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臀横纹至腘横纹的距离是14寸
B. 膝中至内踝尖的距离是13寸
C. 两乳突之间的距离是9寸
D. 肘横纹至腕横纹的距离是12寸
E. 胸剑联合至耻骨联合上缘的距离是13寸
8. [多选题]人类行为的适应形式主要有
A. 反射
B. 警惕
C. 调适
D. 顺应
E. 自我控制
9. [单选题]下列哪个物质中的砷含量较高
A. 含有机质较多的页岩
B. 含有机质较少的砂岩
C. 花岗岩
D. 黑土地
E. 黄土地
10. [多选题]影响疾病种族与民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A. 生活习惯与经济条件
B. 职业
C. 遗传因素
D. 文化水平
E. 年龄大小
11. [单选题]属于患者门诊教育形式的是
A. 入院教育
B. 随诊教育
C. 随访教育
D. 出院教育
E. 病房教育
12. [单选题]克山病的预防措施有
A. 治理生态环境,提高环境中硒水平
B. 消除诱发因素,注意防寒感染
C. 提倡合理营养,科学平衡饮食
D. 科学合理补硒,如硒盐硒粮
E. 以上答案都正确
13. [单选题]环境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
A. 地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B. 化学性、物理性、地理性
C. 生物性、物理性、地理性
D. 化学性、地理性、地质性
E.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14. [单选题]养子分析是( )
A. 通过比较养子与一般儿童某种疾病或遗传性状的差异,研究该疾病或遗传性状发病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对作用的大小
B. 通过比较养子与一般成人某种疾病或遗传性状的差异,研究该疾病或遗传性状发病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对作用的大小
C. 通过比较养子与其同胞及生身父母的相似性和与其寄养同胞或寄养父母的相似性,研究某种疾病或遗传性状发病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对作用的大小
D. 通过比较养子与其寄养同胞的成长环境的相似性,研究某种疾病或遗传性状发病过程中环境因素相对作用的大小
E. 通过比较养子与其出身同胞某种疾病或遗传性状的差异,研究该疾病或遗传性状发病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对作用的大小
15. [单选题]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组成部分中主动部分是指
A. 肌肉
B. 骨骼
C. 神经
D. 血管
E. 关节
16. [单选题]编制寿命表时只需要掌握当地的
A. 年龄别人口数
B. 年龄别死亡率
C. 不同性别的年龄别死亡率
D. 年龄别死亡数
E. 出生数
17. [单选题]为防止职业因素引起的白血病,宜采取下列哪项措施
A. 油漆生产中用锌白代替铅白
B. 制造水银温度计采用真空灌汞法
C. 电镀作业采用无氰电镀
D. 喷漆作业采用无苯稀料
E. 酸洗作业限制酸中砷含量
18. [多选题]健康教育中常用的人际传播形式有
A. 咨询
B. 劝服
C. 指导
D. 发放宣传册
E. 交谈或个别访谈
19. [单选题]听觉适应是指
A. 强噪声下暴露时间短,听阈提高10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即可恢复
B. 一种器质性听觉器官损伤
C. 是一种永久性的听阈位移
D. 强噪声下暴露时间较长,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15dB,离开噪声环境后较长时间内听力才能恢复
E. 强噪声下暴露时间较长,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30dB,离开噪声环境后较长时间内听力才能恢复
20. [单选题]预防减压病的关键措施是( )
A. 注意合理减压
B. 加强医疗保健
C. 减轻劳动强度
D. 保暖防冻
E. 加强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