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肾内科卫生副高高级职称真题详细答案(H6),更多肾内科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大量蛋白指
A. 尿蛋白小于150mg/天
B. 尿蛋白大于3.5g/天
C. 尿蛋白大于150mg/天
D. 尿蛋白大于1g/天
E. 尿蛋白大于2g/天
2. [多选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适应证是
A. X线胸片示块影、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疑为肺癌者
B. 不明原因的干咳或局限性喘鸣
C. 不明原因咯血,需明确出血部位和咯血原因者
D. 性质不明的弥漫性病变、孤立性结节或肿块需做病理切片或细胞学检查
E. 原因不明的喉返神经麻痹和膈神经麻痹者
3. [单选题]肾清除率的概念是
A. 肾脏在一定时间内所排出的某物质的量
B. 肾在单位时间内由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
C. 肾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废物清除出去
D. 肾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
E. 单位时间内肾血浆中某物质的浓度与尿中该物质浓度的比值
4. [单选题]诊断活动性肾盂肾炎最可靠的根据是
A. 尿中白细胞增多
B. 尿蛋白阳性
C. 血尿
D. 尿中查到白细胞管型
E. BUN增高
5. [多选题]下列关于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正确的是 ( )
A. 早期应用慢作用抗风湿病药
B. 大部分病人用一种慢作用药就可以 阻止关节破坏
C. 可以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
D. 非甾体抗炎药是改善关节症状的一 线药物
E. 不能使用中枢性镇痛药
6. [单选题]下列的无症状细菌尿患者中,不需要治疗的是
A. 老年人
B. 学龄前儿童
C. 妊娠妇女
D. 肾移植者
E. 有尿路梗阻者
7. [多选题]肾结核与肾盂肾炎不同的临床表现是
A. 尿沉渣可找到抗酸杆菌
B. 静脉肾盂造影可发现肾区钙化影
C.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血清结核菌抗体测定阳性
D. 尿急、尿频、尿痛更突出
E. 可有肺、附睾等肾外结核表现
8. [多选题]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主要有
A. 糖尿病肾病
B. 系统性红斑狼疮
C.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D. 肾淀粉样变性
E. 过敏性紫癜肾炎
9. [单选题]疠气的致病特点是( )
A. 病情重,预后差
B. 高热持续不退
C. 易伤津耗气
D. 扰动心神
E. 传染性强
10. [单选题]关于尿路感染的途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行感染最常见
B. 血行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C. 上行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
D. 血行感染多见于有慢性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E. 上行性感染指病原菌经由尿道上行至膀胱,甚至输尿管、肾盂引起的感染
11. [多选题]按诊的内容,临床上常用的有( )
A. 按肌肤
B. 按胸胁
C. 按脘腹
D. 按手足
E. 按腧穴
12.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为郁证特征的是( )
A. 精神抑郁
B. 潮热盗汗
C. 胁肋胀痛
D. 易怒善哭
E. 咽中如物梗阻
13.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是实喘与虚喘的鉴别要点的是( )
A. 病情缓急
B. 呼吸节律
C. 治疗脏腑
D. 脉象
E. 呼吸频率
14. [单选题]与近髓肾单位比较,皮质肾单位
A. 主要分布于内皮质层
B. 肾小球体积较大
C. 肾小球数目较少
D. 在尿浓缩与稀释过程中的作用大
E. 含肾素多
15. [多选题]促使尿路感染发病的因素有
A. 机体免疫力差
B. 泌尿系统畸形和结构异常
C. 尿道内或尿道口周围有炎症病灶
D. 尿路器械的使用及局部使用杀精化合物避孕
E. 尿路有复杂情况而致尿流不通畅
16. [多选题]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诊断依据为
A. 患肾小球肾炎,并可除外狼疮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B. 血清HBV抗原阳性
C. 典型的皮肤紫癜
D. 肾活检切片中找到HBV抗原
E. 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升高
17. [单选题]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病变特点是
A. 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B.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
C. 肾小球系膜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D.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及基膜增厚
E. 肾小球内中性粒细胞浸润
18. [单选题]环磷酰胺治疗狼疮肾炎时应采取以下措施,除了
A. 密切注意肝功变化
B. WBC减少时应停药
C. 年轻男性慎用此药物
D. 补充大量液体防止静脉炎发生
E. 有消化道反应时可对症治疗
19. [多选题]关于急性肾炎的预后,说法正确的是
A. 血清C3在8周内恢复正常
B. 肾组织增生病变重,伴有较多新月体形成者预后差
C. 多数于1~4周内出现利尿、消肿、降压
D. 大多预后良好,常可在数月内临床自愈
E. 有持续高血压,大量蛋白尿或肾功能损害者预后较差
20. [单选题]肾脏可降解下列哪种激素 ( )
A. 甲状腺素
B. 降钙素
C. 血管升压素
D. 血管紧张素
E. 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