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理化检验技术(正高)考试模拟题库(B5),更多理化检验技术_正高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下面是测定化妆品pH的操作步骤,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称取定量样品于50ml烧杯,加入9倍重量的水,搅拌并加热至40℃使样品与水充分混合,冷却至室温,测定样品液温度
B. 按仪器要求准备pH计,并将温度补偿器调至样品液的温度
C. 预计样品的pH呈碱性,分别从标准磷酸缓冲液和硼酸缓冲液的试剂瓶中倒出约lOml溶液于小烧杯中反复校正pH计
D. 边搅拌边测定样品的pH,当读数稳定后,记录读数
E. 全部测定完毕后,按仪器要求,冲洗电极,并将甘汞电极的橡皮塞/帽套上,玻璃电极浸泡在纯水中,缓冲液倒回瓶中
2. [多选题]固相萃取法萃取有机物,利用的机制有
A. 沉淀
B. 吸收
C. 分配
D. 吸附
E. 离子交换
3. [多选题]《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的铅的测定方法是
A. 双硫腙比色法
B. 原子荥光法
C. 微分电位溶出法
D. 火焰原子吸收法
E. 无火焰原子吸收法
4. [多选题]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有
A. 待分离生物大分子的性质
B. 支持介质的筛孔
C. 电渗
D. 电场强度
E. 粒子的净电荷缓冲液的性质
5. [多选题]与传统的电泳相比,毛细管电泳主要的特点不包括
A. 高效,柱效一般为每米几十万理论板数,高者可达每米100万以上
B. 快速,分离时间在1h以内,通常不超过30s
C. 微量,样品用量仅为纳升至微升
D. 可以自动化
E. 不可自动化
6. [多选题]毛细管电泳仪主要组成包括
A. 样品前处理系统
B. 进样系统
C. 分离系统
D. 检测系统
E. 数据处理系统
7. [多选题]在HPLC法中,为改变色谱柱选择性,可进行的操作是
A. 改变流动相的种类和配比
B.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C. 改变填料粒度
D. 改变色谱柱的长度
E. 改变吸附时间
8. [多选题]关于实验室资源,叙述错误的是
A. 人员是实验室资源
B. 血液分析仪是实验室资源
C. 所有实验室设施是实验室资源
D. 血糖检测技术不是实验室资源
E. 尿蛋白测定方法不是实验室资源
9. [多选题]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对内标物的要求是
A. 易挥发
B. 样品中不存在
C. 灵敏度高
D. 内标物峰与被定量峰相近
E. 内标物在溶剂中溶解度大
10. [多选题]生化自动分析中获得单色光的方式有
A. 使用干涉滤光片
B. 采用单色光光源
C. 使用全息反射式光栅
D. 使用蚀刻式凹面光栅
E. 使用氢灯作光源
11. [多选题]空气中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有
A. 显微镜计数法
B. 滤膜溶解涂片法
C. 滤膜蒸气法
D. 自然沉降法
E. 滤膜采集法
12. [多选题]连续监测法试剂盒质量评价要求为 ( )
A. 反应速度下降型的试剂空白吸光度应在1.5左右
B. 反应速度上升型的试剂空白吸光度越低越好
C. 试剂空白的酶促反应时间曲线应平坦,吸光度变化应ΔA/min≤0.001
D. 延迟期、线性反应期与设定的实验参数要相符
E. 酶促反应速度曲线的斜率要小,否则灵敏度下降
13. [多选题]为了测定红细胞中某一化合物的含量,下列采血方法中正确的是
A. 用不含抗凝剂的采血管
B. 用含有肝素的采血管
C. 用含有草酸钠的采血管
D. 用含有氟化钠的采血管
E. 用含有EDTA的采血管
14. [多选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保持恒温的方式有 ( )
A. 水浴式循环直接加热
B. 微波恒温加热
C. 光照加热
D. 干式恒温加热
E. 恒温液循环间接加热
15. [多选题]水的硬度按其所含可溶性盐类的组成分为两类: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当含有下列哪些成分时,则水的硬度为永久硬度
A. 硫酸钙
B. 硝酸镁
C. 氯化钙
D. 碳酸钙
E. 重碳酸镁
16. [多选题]选择空气采样用滤料,要考虑哪几个因素
A. 通气阻力不能过大
B. 机械强度好
C. 截留效率高
D. 重量轻
E. 有一定厚度
17. [多选题]重量法测定硫酸盐过程中,通常形成硫酸钡沉淀后需将样品在80~90℃水浴锅上加热2h,其目的是什么
A. 防止形成碳酸钡沉淀
B. 减少沉淀的吸附作用
C. 减少形成晶状沉淀
D. 防止磷酸盐对结果的干扰
E. 使沉淀结晶增大
18. [多选题]适合于用索氏提取法测定其中的总脂肪的样品是
A. 固体样品
B. 挥发性样品
C. 液体样品
D. 不挥发性样品
E. 混合固体样品
19. [多选题]人体内的铁元素绝大多数存在于
A. 血红蛋白
B. 肌红蛋白
C. 铁蛋白
D. 血铁黄蛋白
E. 细胞色素
20. [多选题]水中硝酸盐氮测定方法很多,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采用下列哪几种方法
A. 离子色谱法
B. 电极法
C. 镉柱还原法
D. 紫外分光光度法
E. 二磺酸酚分光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