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乡村全科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精选(D3),更多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周围血管伤,压迫伤部以上动脉干。直接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为宜。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可慎用止血带,原则上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一般以不超过( )为宜,做好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A. 半小时
B. 1小时
C. 1.5小时
D. 2小时
E. 3小时
2. [单选题]引起病毒性肺炎占首位的为( )。
A. 流感病毒
B. 腺病毒
C. 呼吸道合胞病毒
D. 副流感病毒
E. 肠道病毒
3. [单选题]对抑郁症患者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 )。
A. 因拒食导致营养不良
B. 因运动少而引起的合并感染
C. 因自责而产生的自伤、自杀观念
D. 症状波动昼重夜轻
E. 因身体不适而产生的疑病观念
4. [单选题]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 )进行
A. 医疗卫生机构
B.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C. 中介机构
D. 任何公民
E. 其相关单位
5. [单选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最具诊断价值的表现是( )。
A. 腹腔积液
B. 脾大,脾功能亢进
C. 腹壁静脉曲张
D. 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
E. 黄疸
6. [单选题]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出血部位一般不低于( )
A. 贲门
B. 幽门
C. 十二指肠球部
D. 屈氏韧带水平
E. 空肠下端
7. [单选题]患儿,8岁。3周前曾患脓疱天水肿、少尿,肉眼血尿。血压(150/105mmHg)。尿常规:(+++),有大量红细胞,管型l抗“O”500U,补体C3减少。最断是
A. 单纯性肾病
B. 肾炎
C. 急性肾炎
D. 慢性
E. IgA肾病
8. [单选题]同用会影响体内酶代谢的药物组是
A. 止咳定喘丸与四环素
B. 六神丸与乳酶生
C. 麻黄与氨茶碱
D. 麝香保心丸与普罗帕酮
E. 鹿茸与苯乙双胍
9. [单选题]2月男婴,因腹泻1周来到儿科门诊,大便稀水样,带奶瓣,无发热,吃奶好。体检:营养发育可,无脱水貌,心肺正常,腹平软,无触痛。化验:大便WBC(-),RBC(-),脂肪球(++)。此患儿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为( )
A. 生理性腹泻
B. 轮状病毒肠炎
C. 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炎
D. 真菌性肠炎
E. 喂养不当引起的腹泻
10. [单选题]感冒风寒束表证的代表方是
A. 荆防达表汤
B. 葱豉桔梗汤
C. 新加香薷饮
D. 参苏饮
E. 加减葳蕤汤
11.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卫生监督的证据( )
A. 举报材料
B. 监督笔录
C. 口供
D. 检验报告单
E. 样品
12. [多选题]既往史包括( )
A. 疾病史
B. 药物过敏史
C. 外伤史
D. 输血史
E. 暴露史
13. [单选题]关于心脏骤停的现场急救,错误的是
A. 胸外按压速率为100~120按压幅度为5~6cm
B. 胸外按压放松时保证胸廓充分回弹,手掌应离开患者胸壁
C. 口对口人工呼吸禁用于开放性结核、艾滋病活动期患者
D. 开放气道后立即开始2次人工呼吸
E. 进行电除颤时,除颤仪应:同步”状态
14. [单选题]以下关于分泌性中耳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和鼓室积液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B. 夏季多发,成人发病率明显高于儿童
C. 症状为听力下降伴自声增强,急性发病时可有耳痛,耳内闭塞感或闷胀感也是常见症状,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D. 鼓膜内陷,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橙红或琥珀色
E. 鼓气耳镜检查见鼓膜活动受限
15. [单选题]治疗火热内蕴所致的口舌生疮,常用
A. 明目地黄丸
B. 口腔溃疡散
C. 黄氏响声丸
D. 金匮肾气丸
E. 六味地黄丸
16. [单选题]末次月经第一天为2017年8月6日,计算预产期应是
A. 2018年5月12日
B. 2018年5月13日
C. 2018年5月14日
D. 2018年5月15日
E. 2018年5月16日
17. [单选题]正常人每日所需睡眠时间常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一般新生儿18~20小时,老年人( )小时。
A. 12~14
B. 7~9
C. 5~6
D. 15~18
E. 8~10
18. [单选题]影响合理用药的人的因素中,关于药师的因素,不正确的是( )
A. 审查处方不严
B. 调剂配发错误
C. 用药指导不力
D. 协作和交流不够
E. 使用了不合格的药品
19. [单选题]嗳声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兼见纳呆食少者,为
A. 宿食内停
B. 肝气犯胃
C. 寒邪犯胃
D. 胃虚气逆
E. 胃阳亏虚
20. [单选题]午后和夜间有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此属于( )。
A. 日晡潮热
B. 骨蒸潮热
C. 湿温潮热
D. 瘀血潮热
E. 阴虚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