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考试宝典理化检验技术(副高)往年考试试卷(E9),更多理化检验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不常用的检测器是
A. 紫外光检测器
B. 红外线检测器
C. 荧光检测器
D. 示差折光检测器
E. 电化学检测器
2. [多选题]测定化妆品中甲醇,样品的预处理方法有三种,即:直接法、气液平衡法和蒸馏法。下面所示各类样品采用的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 香水可用直接法
B. 香波用气液平衡法
C. 护肤乳用气液平衡法和蒸馏法
D. 育发类产品可用气液平衡法和蒸馏法
E. 发胶类产品可用气液平衡法和蒸馏法
3. [单选题]在评价毒物的危害程度时,下列哪种说法最全面
A. 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是相互关联的
B. 生物监测和健康监护是没有关联的
C. 生物监测和健康监护是相互关联的
D. 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是没有关联的
4. [单选题]病毒的体外培养主要是利用
A. 鸡胚,地鼠肾细胞
B. 鸡胚,肿瘤细胞
C. 体外培养的动物组织、胚胎或细胞
D. 地鼠肾细胞,肿瘤细胞
E. 豚鼠、小白鼠
5. [单选题]用撞击式采样器采集可吸入颗粒物,如果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较低致天平不能准确称量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A. 增加流量
B. 增加采样时间
C. 同时增加流量和采样时间
D. 增大滤料面积
E. 减小滤料面积
6. [单选题]关于不同浓度的空气样品采样效率试验结果,正确的表述是
A. 测得的采样效率为 95%~ 98%
B. 测得的采样效率为 95~98%
C. 测得的采样效率为 95%→ 98%
D. 测得的采样效率为(95~98)%
E. 任何一种表述都正确
7. [多选题]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铅的原理,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样品经预处理使铅以离子状态存在
B. 试液中铅离子被火焰的高温变成基态原子
C. 基态原子吸收来自铅空心阴极灯发出的283.3nm共振线
D. 对共振线的吸收值与样品中铅含量成正比
E. 还原型乙炔/空气火焰测定灵敏度优于氧化型乙炔/空气火焰
8. [单选题]在以下各种糖中,不是还原性的糖是
A. 葡萄糖
B. 果糖
C. 半乳糖
D. 麦芽糖
E. 蔗糖
9. [单选题]需要测定铅和镉的食品包装材料是
A. 搪瓷制食具容器
B. 陶瓷制食具容器
C. 橡胶制品
D. 铝制食具容器
E. 聚氯乙烯
10. [单选题]作为卫生检验的标准方法,下列五个必须具有的基本条件中,请选择一个最确切的条件
A. 科学性、先进性和广泛性
B. 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C. 科学性、可行性和广泛性
D. 科学性、广泛性和特异性
E. 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
11. [单选题]铅的原子量为207,测得接触者血液中铅的浓度为400μg/L,若用μmol/L 来表示,最接近的值应为
A. 0.5
B. 1
C. 1.9
D. 1.5
E. 2.5
12. [单选题]测定食品中的阴离子目前最好的方法是
A.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B. 原子荧光光谱法
C. 离子色谱法
D. 气相色谱法
E. 比色法
13. [单选题]我国卫生监督执法主体是
A. 各级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
B.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单位
C.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授权单位
D. 各级职业病防治所
E. 各级卫生防疫站
14. [单选题]标定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所用的试剂,其纯度应为什么级别
A. 实验试剂
B. 化学纯
C. 基准级或优级纯
D. 分析纯
E. 光谱纯
15. [单选题]在电动势的测定中,检流计主要用来检测( )
A. 电桥两端电压
B. 流过电桥的电流大小
C. 电流对消是否完全
D. 电压对消是否完全
16. [单选题]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铅的原理,以下叙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A. 样品经预处理使铅以离子状态存在
B. 基态原子吸收来自铅空心阴极灯发出的283.3nm共振线
C. 还原型乙炔/空气火焰测定灵敏度优于氧化型乙炔/空气火焰
D. 试液中铅离子被火焰的高温变成基态原子
E. 对共振线的吸收值与样品中铅含量成正比
17. [多选题]水质检验项目中的化学指标共有20项,下列指标中,属于化学指标的是
A. 化学耗氧量
B. 阴离子洗涤剂
C. 氯化物
D. 铬(六价)
E. 浑浊度
18. [多选题]原子吸收光谱火焰原子化器常用燃烧气体是
A. 乙炔-空气
B. 乙炔-氧化亚氮
C. 氢-空气
D. 氢-氧
E. 丁烷-氧化亚氮
19. [单选题]在弱氨溶液中的氰化物(KCN或NaCN)是很好的掩蔽剂,许多金属的氰络合物要比双硫腙络合物稳定。氰化物络合的金属是
A. Cd
B. Pb
C. Bi
D. Fe
E. Ti
20. [单选题]国标法测定食品中磷含量时,第一法规定用什么作为还原剂
A. 盐酸羟胺
B. 亚硫酸钠
C. 硝酸银
D. 对苯二酚和亚硫酸钠
E. 氯化亚锡和硫酸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