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选题]处理重整医嘱应 ( )
A. 手术或分娩后应予重整
B. 重整医嘱要写整理当日日期
C. 处理转科医嘱应抄录红线以上的长期医嘱
D. 核对后,填写重整者的姓名
E. 重整医嘱需由医生抄录
2. [多选题]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包括下列哪些
A. 孤独心理
B. 怀旧心理
C. 忧虑多疑
D. 牵挂心理
E. 性需求心理
3. [多选题]低钾血症可出现 ( )
A. 肌肉软弱无力
B. 肠鸣音亢进
C. 呈反常性酸性尿
D. 呼吸困难
E. 腱反射亢进
4. [多选题]下列属于内源性感染微生物"贮藏库"的部位是
A. 呼吸道
B. 阴道
C. 输尿管
D. 肠道
E. 皮肤
5. [多选题]使用紫外线消毒的机理
A.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B. 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
C. 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臭氧
D. 降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使其丧失氧化能力
E. 破坏结构,使其失去转化能力
6. [多选题]骨折急救固定目的是( )
A. 避免损伤血管
B. 避免损伤神经
C. 避免损伤内脏
D. 减轻疼痛
E. 便于运送
7. [多选题]输血的目的是 ( )
A. 纠正酸碱平衡
B. 纠正贫血
C. 补充血小板
D.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E. 增加免疫力
8. [多选题]右半结肠癌包括
A. 盲肠癌
B. 升结肠癌
C. 右半横结肠癌
D. 左半结肠癌
E. 乙状结肠癌
9. [多选题]术前自采备血方法正确的是 ( )
A. 采血前必须做血型、交叉配血试验
B. 术前1周内反复采血
C. 采血量达到10%补充晶体溶液
D. 一次采血不超过总血量的12%
E. 为手术或急需时备用
10. [多选题]红外线照射创面的作用是 ( )
A. 消炎
B. 促进上皮再生
C. 解痉镇痛
D. 促使创面干燥结痂
E. 保护肉芽组织生长
11. [多选题]男性节育的途径有
A. 直接杀灭体内的精子
B. 阻断精子的输出途径
C. 干扰射精过程
D. 阻止精子与卵子相遇
E. 干扰男性的性激素调节
12. [多选题]膀胱癌术后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 观察膀胱引流液的颜色
B. 保持伤口、造口部位敷料干燥
C.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即可进普食
D. 观察生命体征
E. 保持引流管通畅
13. [多选题]酸中毒纠正后容易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是
A. 低钾
B. 高氯
C. 低镁
D. 低钙
E. 高钾
14. [多选题]最优化的决策需要符合
A. 全局性标准
B. 适宜性标准
C. 时效性标准
D. 公平性标准
E. 经济性标准
15. [多选题]现代疾病观对疾病的认识包括 ( )
A. 身体器官的功能与组织结构的损害和系统之间的联系
B. 人的心理因素与躯体因素的联系
C. 人体与外界社会环境的联系
D. 只是生理损伤
E. 只是生化异常
16. [多选题]铺麻醉床比铺备用床在用物上多备 ( )
A. 输液架
B. 麻醉护理盘
C. 中单、橡胶单
D. 气管切开包
E. 导尿包
17. [多选题]属于强化因素的有
A. 知识因素
B. 资源
C. 技术
D. 信念和价值面
E. 矫正行为
18. [多选题]石膏固定后常见的并发症有( )
A. 化脓性皮炎
B. 关节僵硬
C. 骨筋膜室综合征
D. 开放性伤口感染
E. 缺血性骨坏死
19. [多选题]同时肌内注射几种药物时,应注意 ( )
A. 药物有无配伍禁忌
B. 先注射刺激性强,再注射刺激性弱的药
C. 按规定的时间,临时抽取药液
D. 注射器内空气排尽
E. 注射时进针、拔针快,推药要慢
20.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T形管拔除应观察的指征 ( )
A. 引流管通畅,胆汁颜色正常
B. 引流胆汁量逐日减少
C. 大便颜色正常,食欲好转
D. 黄疸逐渐消退、无发热、腹痛
E. 造影无残余结石,夹管后机体无异常变化
1.正确答案 :AD
解析:凡转科、手术、分娩或整理医嘱时,在最后一项医嘱的下面画一红横线,表示停止执行以上医嘱;如系重整医嘱,则在红横线下用红墨水笔在长期医嘱栏内写上“整理医嘱”及日期。整理医嘱时,必须整理和准确抄录有效的长期医嘱,并写原开医嘱的日期和具体时间。将护理级别、饮食、病危、陪护等医嘱整理在前面,治疗医嘱按原来的日期排列顺序抄录。如有空格,用红墨水笔从左下至右上顶格画一斜线。
2.正确答案 :ABCDE
3.正确答案 :ACD
解析:1. 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症状.早期烦躁,严重者神志淡漠、嗜睡、软弱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软瘫.2. 消化道症状 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减弱或消失.3. 循环系统症状心动过速、心悸、心律不齐、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心室纤颤而停搏在收缩期.4. 心电图改变T波低平,倒置,T段降低,QT间期延长,如出现U波可确诊
4.正确答案 :ABDE
5.正确答案 :BCDE
6.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1.避免搬运时断端移位而更多地损伤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 2.骨折固定后即可止痛,有利于防止休克; 3.便于运输。
7.正确答案 :BCE
解析:输血的目的是:①补充血容量,增加有效血液循环。②纠正贫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促进携 氧功能。③补充血浆蛋白。④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⑤补充抗体、补体等成分,增加机体抵抗力。
8.正确答案 :ABC
解析:右半结肠癌包括盲肠癌、升结肠癌和结肠肝曲癌,临床起病隐匿,不易早期发现,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
9.正确答案 :DE
解析:手术前采取自体血,一次采血量不超过总量的12%;采血量为总血量10%时,相等于血库同种血供血者的采血量。如病人无脱水,不需补充任何液体;为手术或急需时备用
10.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红外线治疗慢性炎症时,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红外线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镇痛、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在治疗慢性感染性伤口和慢性溃疡时,改善组织营养,消除肉芽水肿,促进肉芽生长,加快伤口愈合。红外线照射有减少烧伤创面渗出的作用。红外线还经常用于治疗扭挫伤,促进组织肿张和血肿消散以及减轻术后粘连,促进瘢痕软化,减轻瘢痕挛缩等
11.正确答案 :BCDE
解析:男性节育的途径有:(1)、干扰男性生殖活动的性激素调节;(2)、干扰睾丸内精子生成;(3)、干扰睾丸内精子成熟和运动;(4)、干扰附属性腺的正常功能;(5)、干扰射精过程;(6)、阻止精子与卵子相遇;(7)、直接杀死精子;(8)、阻止精子穿过宫颈粘液
12.正确答案 :ABDE
解析:(1)观察生命体征、(2)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常规冲洗1~3天,应密切观察膀胱冲洗引流液的颜色,根据引流液颜色的变化,及时调整冲洗速度,防止血块堵塞尿管。(3)膀胱肿瘤电切术后6小时,病人即可进食(4)膀胱全切术后应持续胃肠减压,密切观察胃液的性质、颜色、量并做好记录。(5)回肠膀胱术后,应密切观察尿路造口的血运情况,及时发现造口并发症。保持伤口、造口部位敷料清洁干燥。 (6)预防感染:定时测体温及血白细胞变化,观察有无感染发生。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叩背、咳痰,若痰液黏稠予雾化吸入,适当活动等措施可预防感染发生。 (7)引流管的护理
13.正确答案 :AD
解析:代谢性酸中毒可引起血钾增高,但在纠正酸中毒后需及时补钾;在脱水和酸中毒时,由于脱水使血液浓缩和酸中毒时钙较多地脱离骨骼,血中游离钙比较多,故低血钙症多不发生。而当输液后血钙被稀释,以及酸中毒被纠正后,钙沉着于骨骼,血清钙反见降低,离子钙减少。当血钙降低至1 75mmol/L以下时,即出现低钙血症。
14.正确答案 :ABE
15.正确答案 :BC
解析:现代疾病观具有以下四个特征:⑴疾病是生命活 动中与健康相对应的一种特殊征象,发生在人体一定部位、 一定层次的整体反应过程;⑵疾病是机体动态平衡的失调和破坏,正常活动的偏离,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以 及因此而产生的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和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 的协调障碍;⑶疾病不仅是体内的一种疾病过程,而且是对内外环境适应的失败,是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于人体的一种 损伤性的客观过程;⑷疾病不仅仅是躯体上生病,而且也 包括精神、心理方面的异常
16.正确答案 :ABC
解析:铺麻醉床比铺备用床在用物上多备麻醉护理盘、中单、橡胶单、输液架
17.正确答案 :ABCD
18.正确答案 :ABC
解析:1.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好发于前臂掌侧和小腿;2. 压疮;3. 废用性骨质疏松、关节僵硬;4. 化脓性皮炎;5. 石膏综合征.
19.正确答案 :ACDE
解析:①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衔接处折断。②如同时注射两种药液时,应注意配伍禁忌。③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④需长期作肌内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利药物吸收,减少硬结的发生。
20.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拔管:一般术后12~14天,无特殊情况,可以拔除T形管。
拔管指征为: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可以考虑拔管。
拔管前先在饭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拔管前1~2天全天夹管,如无腹胀、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说明胆总管通畅,可予拔管。拔管前还要在X线下经T形管做胆道造影,造影后必须立即接好引流管继续引流2~3天,以引流造影剂,减少造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如情况正常,造影后2~3天即可拔管。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1z2g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