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中级职称考试宝典主管药师中级职称历年真题(O8),更多主管药师中级职称考试[代码:366]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崩解剂的加入方法影响溶出的速度,溶出速度最快的加入方法是
A. 内加法
B. 内外加法
C. 外加法
D. 空白颗粒加入法
E. 直接加入法
2. [单选题]依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 医疗机构应做到制订本机构药品采购工作流程
B. 医疗机构应做到建立健全药品成本核算和账务管理制度
C. 医疗机构应做到严格执行药品购入检查、验收制度
D. 医疗机构应做到严格执行药品出库验收制度
E. 医疗机构应做到不得购入和使用不符合规定的药品
3. [单选题]下列各物质不属于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成膜材料的是
A. PVA
B. EVA
C. PVP
D. 琼脂
E. 以上都不是
4. [单选题]《关于进一步规范药品名称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除新的化学结构、新的活性成分的药物,以及持有化合物专利的药品外,其他品种一律不得使用商品名,该通知起效时间
A. 2006年3月15日
B. 2006年6月1日
C. 2006年10月1日
D. 2007年5月1日
E. 2007年6月1日
5. [单选题]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治疗无效的是
A. 需氧革兰阴性菌
B. 铜绿假单胞菌
C. 结核杆菌
D. 厌氧菌和肠球菌
E.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6. [单选题]有关DDD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其英文全称是“defined daily dose”
B. 表示限定日剂量
C. 临床医生处方必须按DDD值开写
D. 是WHO建议的作为测量药物利用的单位
E. DDD值可在WHO有关出版物上进行查询
7. [单选题]能发生茚三铜显色反应的药物具有的分子结构是
A. 含有游离芳伯氨基结构
B. 含α-氨基酸结构
C. 含有酮基结构
D. 含活泼亚甲基结构
E. 含有酰胺键
8. [单选题]关于临床营养支持叙述正确的是
A. 患者的营养状况不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B. 营养支持不是危重患者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
C. 手术前给予营养支持不能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D. 手术前给予营养支持不能降低手术的死亡率
E. 营养支持已成为现代临床治疗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9. [单选题]下列生物碱中属于两性生物碱的是
A. 麻黄碱
B. 氧化苦参碱
C. 吗啡
D. 秋水仙碱
E. 甲基麻黄碱
10.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强心苷主要不良反应的是
A. 胃肠道反应
B. 神经系统反应
C. 色视障碍
D. 心脏毒性
E. 皮疹
11. [单选题]反复使用麻黄碱时,药理作用逐渐减弱的原因是
A. 肝药酶诱导作用
B. 肾排泄增加
C. 机体产生依赖性
D. 受体敏感性降低
E. 受体逐渐饱和与递质逐渐耗损
12. [单选题]下列关于软膏基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凡士林中加入羊毛脂可增加吸水性
B. 水溶性基质能吸收组织渗出液,释放药物较快
C. 基质主要作为药物载体,对药物释放影响很大
D. 乳膏剂中因含有表面活性剂,对药物的释放和穿透力较差
E. 液状石蜡主要调节软膏稠度
13. [单选题]毒扁豆碱属于
A. 胆碱酯酶复活药
B. M胆碱受体激动药
C. 抗胆碱酯酶药
D. NN胆碱受体阻断药
E. NM胆碱受体阻断药
14. [单选题]下列关于药物制剂稳定化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稳定性是药物制剂使用期限的主要依据
B. 通过调节溶液的pH、选择适当溶剂、挑选适宜的赋形剂及各种其他附加剂都可能改善制剂中药物的稳定性
C. 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包括温度、光线、氧气、湿度、金属离子、包装材料等可针对各自原因予以改善
D. 只要加入表面活性剂并使之形成胶束,就会大大改善药物稳定性
E. 改善药物制剂或工艺条件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15. [单选题]中国药典规定"溶液的滴"系指
A. 20℃,1.0ml水相当于100滴
B. 20℃,1.0ml水相当于50滴
C. 20℃,1.0ml水相当于30滴
D. 20℃,1.0ml水相当于20滴
E. 20℃,1.0ml水相当于10滴
16. [单选题]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混合后,加入
A. 氨基酸溶液中
B. 葡萄糖溶液中
C. 脂肪乳中
D. 微量元素中
E. 电解质中
17. [单选题]纯化皂苷类成分可以用
A. 水-醚法
B. 水-醇法
C. 醇-水法
D. 醇-醚法
E. 酸-碱沉淀法
18. [单选题]只适合于以水为提取溶剂的提取方法是
A. 渗漉法
B. 煎煮法
C. 回流法
D. 浸渍法
E. 升华法
19. [单选题]代表羟丙甲基纤维素的符号是
A. PC
B. HPMC
C. L-HPC
D. HPS
E. CMC
20. [单选题]疾病发生中的体液机制主要指
A. 病因引起的体液因子活化所造成的内环境紊乱
B. 病因引起的体液因子数量和活性变化所造成的内环境紊乱
C. 病因引起的细胞因子活化所造成的内环境紊乱
D. 肿瘤坏死因子数量变化所造成的内环境紊乱
E. 白细胞介素-1质量变化所造成的内环境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