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喘咳的方剂是( )。
A. 定喘汤
B. 小青龙汤
C. 止嗽散
D. 苓桂术甘汤
2. [单选题]治疗气、血、痰、火、湿、食之六郁证,最宜选用的方剂是( )。
A. 越鞠丸
B. 清气化痰丸
C. 失笑散
D. 桂枝茯苓丸
3. [单选题]最早由国家政府颁行药典的朝代是( )。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4. [单选题]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 )。
A. 天气
B. 地气
C. 清气
D. 精气
5. [单选题]泄泻的病位主要在( )。
A. 脾
B. 胃
C. 肝
D. 肠
6. [单选题]阴阳的最初含义是指( )。
A. 日、月
B. 动、静
C. 天、地
D. 日光向背
7. [单选题]喘证的病位主要在( )。
A. 肝、肺
B. 心、肺
C. 脾、肺
D. 肺、肾
8.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 )。
A. 审察内外整体统一
B. 辨证求因,审因法治
C.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D. 阳病治阴
9. [单选题]下列方剂中,喻嘉言称为“逆流挽舟法”的是( )。
A. 葛根芩连汤
B. 人参败毒散
C. 白头翁汤
D. 芍药汤
10. [单选题]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属( )。
A. 浮脉
B. 沉脉
C. 迟脉
D. 数脉
1.正确答案 :B
解析:小青龙汤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
2.正确答案 :A
解析:越鞠丸主治气、血、痰、火、湿、食之六郁证。
3.正确答案 :B
解析:据历史记载: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公元657年唐政府组织苏敬等二十余人群众编修本草,于公元659年完稿,名为《唐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这是中国古代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它比欧洲纽伦堡政府公元1542年颁行的《纽伦堡药典》早883年。该书共54卷,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载药850种,逐渐被传到欧洲和中国的邻国如日本、朝鲜、新加坡等,在国外得到广泛流传和应用。
4.正确答案 :D
解析:精气分阴阳,以成天地。天地交感,以生万物。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天地万物之间充斥着无形之精气,并相互作用,且这些无形之精气还能渗入于有形的实体,并与已构成有形实体的精气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换和感应,因而,精气又是天地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性物质。其精气的中介作用,主要表现为维系着天地万物之联系,并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5.正确答案 :A
解析:泄泻的主要病变在脾胃与大小肠,病变主脏在脾,脾失健运是关键。外感湿邪,困阻脾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失调,致肝气郁结,从而横逆犯胃;素体脾胃虚弱;年老、久病、房劳使肾阳虚衰,不温脾阳;以上都是在损伤脾胃的基础上致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而致泄泻。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6.正确答案 :D
解析:阴阳的最初含义是很朴素的,仅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其含义逐渐延伸至晴与雨、寒与热、天与地、日与月、静与动、男与女、气与形等。至《周易》,阴阳已上升为哲学范畴,概指自然界一切具有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并用以阐释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故有“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说。
7.正确答案 :D
解析: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喘》说“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喘证病因不外外感与内伤,病性有虚实两端。“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多为实喘之因;劳欲、久病则为虚喘之由,二者可相互转化:实喘久病迁延不愈,可耗伤肺肾之气,致肺肾气虚或阴虚,肺不主气或肾不纳气,成为虚喘。
8.正确答案 :D
解析: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9.正确答案 :B
解析:逆流挽舟是清代医家喻嘉言根据人参败毒散治疗痢疾初起兼有表证的经验,以类比方式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痢疾初起兼表证者,乃外邪从表而陷里,故应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而解,犹如逆流之中挽舟上行。
10.正确答案 :B
解析:沉脉的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其脉位深沉。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yz7mg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