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初级职称考试宝典康复考试模拟试题(AH4),更多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关于直肠康复训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针对肠道功能障碍所采取的恢复性康复治疗措施
B. 排便时以蹲、坐位为佳。坐位排便可以降低排便阻力,减轻心脏负担
C. 站立和步行训练、腹肌训练、吸气训练可以改善便秘
D. 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新兴的生物行为治疗方法,其治疗便秘的成功率达到100%
E. 腹部按摩可通过皮肤,直肠反射促进感觉反馈传入和传出,增强肠道活动
2. [单选题]利用等长收缩形式对肌力进行评定能反映
A. 速度是否恒定
B. 阻力是否可调节
C. 关节运动中某一点的肌力
D. 运动范围的极小部分达到的最大收缩
E. 关节运动中任何一点的肌力均可达到最佳效果
3. [单选题]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是
A. 静脉注射
B. 雾化吸入
C. 肌内注射
D. 皮下注射
E. 口服
4. [单选题]关于健康人脑发育叙述正确的是
A. 成人脑重约为体重的5%
B. 5岁时神经细胞分化基本完成
C. 新生儿的活动主要由大脑皮层调节
D. 神经系统是胚胎时第一个形成的系统
E. 5岁时完成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
5.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属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表现
A. 学习困难
B. 睡眠不安,喂养困难
C. 记忆障碍
D. 神经系统检查基本正常
E. (智商)IQ基本正常
6. [单选题]不同类型的失语症,在选择课题设计难度上,其成功率应是
A. 60%~70%水平以上
B. 70%~80%水平以上
C. 60%~80%水平以上
D. 70%~90%水平以上
E. 80%~90%水平以上
7. [单选题]新生儿脊柱裂,双下肢弛缓性瘫痪,髋关节应取
A. 屈曲、外展、外旋位
B. 屈曲、内收、内旋位
C. 伸展、外展、外旋位
D. 伸展、内收、内旋位
E. 屈曲、内收、外旋位
8. [单选题]复合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物理治疗不包括
A. 早期主动运动
B. 早期被动运动
C. 早期消炎镇痛治疗
D. 后期改善末梢循环
E. 后期增加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9. [单选题]大腿前群肌肉的支配神经是
A. 闭孔神经
B. 股神经
C. 坐骨神经
D. 阴部神经
E. 胫神经
10. [单选题]下列可作为脊髓性肌萎缩区别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依据的是( )。
A. 四肢近端肌肉萎缩,对称性分布
B. 肌束震颤
C. 有家族史
D. 血CK升高
E. 鸭步步态
11. [单选题]一病人在做腹部肌力检查时,仰卧位,令病人抬头,触到腹肌有收缩,此时腹肌的肌力属于( )。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E. 5级
12. [单选题]由于机体的防卫功能减弱,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引起自身感染
A. 大面积烧伤,导致正常菌群的自身感染
B. 耐药性葡萄球菌繁殖成优势菌而发生腹泻
C. 艰难梭菌在结肠内大量繁殖,导致假膜性肠炎
D. 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起肠道、肛门或阴道感染
E. 大肠埃希菌进入腹腔或泌尿道,可引起腹膜炎、泌尿道感染
13. [单选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愈频繁,卒中风险愈高。有卒中史的患者复发率较一般人群高
A. 1倍
B. 2倍
C. 3倍
D. 4倍
E. 5倍
14. [单选题]一个步行周期中站立相所占的比例是
A. 20%
B. 30%
C. 40%
D. 50%
E. 60%
15. [单选题]人体保持直立姿势及活动时必须克服的负荷属于
A. 重力
B. 摩擦力
C. 流体作用力
D. 支撑反作用力
E. 器械的其他阻力
16. [单选题]哪项不属于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
A. 预防并发症
B. 调控心理状态
C. 预防继发性损害
D. 促进各项功能障碍恢复
E. 争取达到步行和生活自理
17. [单选题]上肢假肢8字形悬带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A. 腋窝环
B. 前方支撑带
C. 后方支撑带
D. 操控索装接带
E. 侧悬带
18. [单选题]磁感应强度计量单位换算公式为
A. 1T=10000mT
B. 1T=1000Gs
C. 1T=100Gs
D. 1Gs=10mT
E. 1mT=10Gs
19. [单选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多种原因综合参与发病,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病理生理核心为
A. 心肌耗氧和供氧失平衡
B. 心肌供血相对不足(心绞痛)
C. 心肌供血绝对不足(心肌梗死)
D. 血栓在斑块基础上形成,导致血管狭窄、闭塞
E. 血脂增高和血管壁损伤使冠状动脉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20. [单选题]冠心病Ⅰ期康复中的床上活动,正确的是
A. 一般需要专用器械
B. 使用哑铃等器械训练十分有效
C. 肢体活动一般从抗地心引力的活动开始
D. 肢体活动从远端肢体的小关节活动开始
E. 以等长肌力训练为主,待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稳定性完全建立后,再进行修饰、穿衣等日常生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