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医学中级职称考试宝典康复中级真题共用题干题解析(T2),更多康复医学主治医师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分为几个类别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E. 7个
2. [单选题]"在高频电的作用下,各种离子高速往返移动时,离子之间、离子与周围媒质之间发生摩擦,引起能量损耗和产热"属于
A. 涡电流
B. 位移电流
C. 介质损耗
D. 欧姆损耗
E. 非热效应
3. [单选题]不属于含氮激素的是
A. 胰岛素
B. 降钙素
C. 胰高血糖素
D. 性激素
E. 肾上腺素
4. [单选题]薄膜现象见于
A. 银屑病
B. 带状疱疹
C. 单纯疱疹
D. 玫瑰糠疹
E.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5. [单选题]不适合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方案是
A. 游泳
B. 循环抗阻运动
C. 太极拳
D. 举重
E. 慢跑
6. [单选题]腕管综合征的治疗,错误的是
A. 早期用非类固醇抗炎剂可减轻症状
B. 术后腕中立位夹板制动3周,避免手指屈伸活动
C. 症状严重,大鱼际肌明显萎缩者,可选用腕横韧带切开术
D. 正中神经损伤者注意保持手腕中立位,避免手腕过度活动
E. 放松手及腕部肌肉的锻炼,包括握拳和放松、双手交叉环转等
7. [单选题]关于超量恢复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超量恢复可以叠加,实现肌肉形态及功能的逐步发展
B. 训练时和训练后肌肉的即时变化为疲劳和恢复的过程
C. 下一次肌力训练在前一次训练后的超量恢复阶段内进行最佳
D. 在恢复到训练前水平后,各项指标继续上升并超过训练前水平
E. 下一次肌力训练在前一次训练后的超量恢复阶段结束后进行最佳
8. [单选题]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中,通常导入体内的药物量只是电极衬垫上药量的
A. 1%以下
B. 5%以下
C. 10%以下
D. 15%以下
E. 20%以下
9. [单选题]研究能量和力对生物体影响的学科称为
A. 生物力学
B. 人体力学
C. 动物力学
D. 静态力学
E. 动态力学
10. [单选题]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的主要特点是
A. 顺浓度差转运
B. 温度升高时扩散量增加
C. 需要膜蛋白质的"帮助"
D. 不消耗能量
E. 是脂溶性物质跨膜转运的主要方式
11. [单选题]透视检查的基础是利用了X线特性的
A. 穿透性
B. 荧光效应
C. 感光效应
D. 电离效应
E. 射频效应
12. [单选题]对乙肝病毒感染具有保护,预防作用
A. 血清中HBsAg阳性,并检出抗-HBc
B. 血清中检出抗-HBs
C. 血清HBsAg、HBeAg和抗-HBc均阳性
D. 血清中HBsAg阳性,并检出抗-HBs
E. 血清仅HBsAg阳性
13. [单选题]脑外伤患者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最可能发生
A. 颞叶钩回疝
B. 枕大孔疝
C. 交感神经损伤
D. 脑室出血
E. 丘脑下部损伤
14. [单选题]有关眼球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屈光装置能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量
B. 脉络膜可吸收眼球内分散光线
C. 房水可营养作用角膜和晶状体
D. 眼球纤维膜的前部有屈光作用
E. 玻璃体可支撑视网膜
15. [单选题]动作电位或锋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其特点不包括
A. 只出现在受刺激的局部
B. 传播的范围和距离并不因原初刺激的强弱而有所不同
C. 可沿着细胞膜向周围传播,直至整个细胞的膜都依次兴奋
D. 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E. 刺激达到了阈强度,再增加刺激并不能使动作电位的幅度有所增大
16. [单选题]通常用于判断贫血严重程度的指标是
A. RBC
B. Hb
C. Hct
D. MCH
E. MCHC
17. [单选题]脊髓损伤后早期应该
A. 逐步抬高床头,以克服体位性低血压
B. 保持平卧3个月
C. 保持平卧2个月
D. 保持平卧1个月
E. 开始站立训练
18. [单选题]力矩的大小称为
A. 内力
B. 外力
C. 扭力
D. 应力
E. 动力
19. [单选题]脑脊液及其循环的具体途径是
A. 侧脑室→中脑水管→第三脑室→室间孔→第四脑室→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颗粒→硬脑膜窦→入血
B. 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侧脑室→室间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颗粒→硬脑膜窦→入血
C. 第三脑室→侧脑室→室间孔→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颗粒→硬脑膜窦→入血
D. 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颗粒→硬脑膜窦→入血
E. 第三脑室→中脑水管→侧脑室→室间孔→第四脑室→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颗粒→硬脑膜窦→入血
20. [单选题]肺总容量等于
A. 潮气量+肺活量
B. 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C. 余气量+补吸气量
D. 余气量+肺活量
E. 潮气量+余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