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高级职称(正高)考试宝典临床化学检验正高医学职称精编在线题库(V2),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一般不作为观察溶栓疗效的指标是 ( )
A. LD
B. CK-MB
C. cTn
D. CK
E. AST
2. [多选题]对没有开展能力验证/室间质评的免疫定性检验项目,实验室应通过与其他实验室比对的方式判断检验结果的可接受性,并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就近选择比对实验室
B. 比对样品数量:至少5份,包括阴性和阳性
C. 比对频率:至少每年2次
D. 判定标准:应有≥80%的结果符合要求
E. 结果不一致时,应分析不一致的原因
3. [多选题]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主要表现为
A. TC增高
B. Ⅱ或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C. ApoB降低
D. LDL-C增高
E. HDL-C降低
4. [多选题]关于医院感染,正确的是( )
A. 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B. 患者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也可能是医院感染
C. 医院感染的致病菌多为条件致病菌
D. 医院感染的致病菌常为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
E. 医院感染的易感者主要为住院病人
5. [多选题]关于高质量标本采集时间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具"代表性"的时间
B. 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时间
C. 诊断最有价值的时间
D. 症状最稳定的时间
E. 为减少饮食等影响,多选择清晨空腹
6. [多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特异性越高,误诊的可能性越小
B. 特异性越高,检出疾病的可能性越大
C. 敏感性越高,检出疾病的可能性越大
D. 敏感性越高,误诊的可能性越小
E. 敏感性与检出疾病的概率无关
7. [多选题]白细胞增高可见于
A. 脾破裂
B. 伤寒
C. 副伤寒
D. 粒细胞性白血病
E. 宫外孕输卵管破裂
8. [多选题]属于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
A. 农民肺
B. 甲亢
C. 复合物性肾炎
D. 类风湿关节炎
E. 传染性变态反应
9. [多选题]免疫复合物活化补体可以导致( )
A. 免疫复合物的清除
B. 过敏毒素释放
C. 中性粒细胞的杀伤
D. 调理作用
E. 趋化因子释放
10. [多选题]下列哪种免疫缺陷性疾病与体液免疫无关( )
A. DiGeorge综合征
B.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C.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D. 慢性肉芽肿病
E. 白细胞黏附缺陷
11. [多选题]关于血肌酐和尿素叙述正确的是
A. 尿素的浓度取决于机体氮的分解代谢和肾脏的排泄能力
B. 血肌酐和血尿素浓度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C. 血尿素测定比血肌酐测定更能准确地反映肾小球功能
D. 尿素酶法测定尿素反应专一,特异性强
E. 酶偶联法测定肌酐特异性高,但价格昂贵
12. [多选题]下面哪些机制可引起癌基因的活化且改变了DNA序列
A. 扩增
B. 点突变
C. 插入突变
D. 易位
E. DNA甲基化
13. [多选题]下列哪种物质能成为免疫原( )
A. 与蛋白质结合的DNP
B. 与红细胞结合的青霉素代谢产物
C. 类毒素
D. 细菌蛋白
E. 氧化铝
14. [多选题]亲子鉴定中常用的遗传标记包括
A. 小卫星DNA
B. 微卫星DNA
C. 单核苷酸多态性
D. 大卫星DNA
E. 散在重复序列
15. [多选题]自动生化分析仪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 ( )
A. 电泳法
B. 连续监测法
C. 比浊测定法
D. 离子选择电极法
E. 终点分析法
16. [多选题]在建立全球检验医学质量技术要求的策略会议上提出的"一致性声明(草案)"中提出的分析质量目标设定策略包括
A. 依据特定临床情况下分析性能对临床决策的影响设定质量目标
B. 依据一般临床情况下分析性能对临床决策的影响设定质量目标
C. 根据已经出版的推荐性文件设定质量目标
D. 利用政府机构或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组织者确定的质量目标
E. 基于当前技术水平设定质量目标
17. [多选题]药物所致溶血性黄疸时,实验室检查可见 ( )
A. 尿中胆红素阳性
B. 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剧增
C. 血清结合胆红素微增
D. 粪便呈棕黄色
E. 尿胆素原显著增加
18. [多选题]关于精密度,叙述正确的是
A. 精密度是表示测定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程度的指标
B. 可用变异系数来描述不精密度,从而度量精密度大小
C. 重复性试验是评价精密度的常用方法
D. 两个方法进行精密度比较,变异系数较大者,其精密度不一定较差
E. 当两个方法的度量单位不同时,不能用标准差进行精密度的比较
19. [多选题]常用的基因工程载体有
A. 质粒载体
B. 噬菌体载体
C. 人工染色体载体
D. 黏粒载体
E. 脂质体
20. [多选题]胶体金免疫测定技术特点是
A. 操作简单
B. 反应速度快
C. 无需特殊仪器设备
D. 不发生带现象
E. 提高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