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化学检验卫生高级职称(正高)智能在线题库(Q4),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高浓度胆红素对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结果的影响不包括 ( )
A. 对结果无影响
B. 降低反应色泽
C. 干扰比色使结果偏高
D. 胆红素的干扰小于化学法
E. 干扰比色使结果偏低
2. [多选题]用于体液中氨基酸定量测定的方法有( )。
A. 纸层析法
B. Guthrie微生物试验法
C. 气-液相层析法
D. 高效液相层析法
E. 离子交换层析法
3. [多选题]癫痫病人血清中下降的有 ( )
A. GABA
B. Ach
C. 5-HT
D. RNase
E. DA及HVA
4. [多选题]判断肾小球滤膜的电荷选择性的物质有 ( )
A. 尿唾液淀粉酶
B. 尿唾液酸
C. 尿胰淀粉酶
D. Alb
E. IgA
5. [多选题]成人糖尿病可有下列哪些临床表现( )。
A. 肥胖
B. 视力障碍
C. 多尿、烦渴
D. 感染后突然发病伴体力衰退
E. 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6. [多选题]有关药物“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 指药物随血液循环输送至全身各部位,并进入细胞间和细胞内的可逆性转运过程
B.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可达到转运平衡,但不一定是均匀分布
C. 受药物本身理化性质的影响
D. 受到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大小的影响
E. 受体液pH差异的影响
7. [多选题]对没有开展能力验证/室间质评的免疫定性检验项目,实验室应通过与其他实验室比对的方式判断检验结果的可接受性,并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就近选择比对实验室
B. 比对样品数量:至少5份,包括阴性和阳性
C. 比对频率:至少每年2次
D. 判定标准:应有≥80%的结果符合要求
E. 结果不一致时,应分析不一致的原因
8. [多选题]肠杆菌科的主要性状包括( )
A. 发酵葡萄糖
B. 还原硝酸盐
C. 需氧或兼性厌氧
D. 氧化酶阳性
E. 触酶阳性
9. [多选题]关于肿瘤特异性抗原(TS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指仅表达于肿瘤组织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中的抗原
B. 化学物质诱发的TSA有高度的个体特异性
C. 自发性肿瘤很难检测到TSA
D. TSA主要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
E. 病毒诱发的肿瘤细胞表面TSA多系病毒基因表达成分
10. [多选题]直接胆红素是指 ( )
A. 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
B.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
C. 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的胆红素
D. 用加速剂催化后发生重氮反应的胆红素
E. 与肝细胞内Y或Z蛋白结合的胆红素
11. [多选题]hCG的清除在 ( )
A. 胃
B. 肝脏
C. 肠道
D. 肾脏
E. 胎盘
12. [多选题]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筛查时,正确的采血时间应为 ( )
A. 新生儿出生后的前5天
B. 分娩时取脐血
C. 出生后的4~6天
D. 出生后立即采血
E. 出生7天后
13. [多选题]TDM中样品预处理的措施有
A. 灰化
B. 去蛋白
C. 提取
D. 化学衍生物化学反应
E. 离子化
14. [多选题]理想的用于评估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实验设计包括 ( )
A. 设立健康人群组,非肿瘤病人组,不同分期的病人组
B. 结合临床治疗观察作前瞻性研究
C. 每亚组病例应在100人左右
D. 结论要用Meta分析
E. 每亚组病例应>200人
15. [多选题]关于选择性蛋白尿的检测,正确的是
A. 可作为判断肾小球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
B. 可通过测定尿中蛋白质总量来确定
C. 非选择性蛋白尿即尿中大分子量及中分子量蛋白质同时存在
D. SPI<0.1时选择性差
E. 尿中的白蛋白/球蛋白<5者为选择性蛋白尿
16. [多选题]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检查可出现( )
A. 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B. 血小板和白细胞数量升高
C. 血清蛋白电泳发现M蛋白
D. 可出现本周蛋白尿
E. 骨髓的异常浆细胞数量增加>10%
17. [多选题]有关HLA高度的多态性描述包括( )
A. HLA复合体是迄今已知人体的最复杂的复合体
B. 各座等位基因是随机组合的,基因型可达1010以上
C. 共显性使人群HLA表型多样性达107数量级
D. 除同卵双生数外,无关个体HLA型别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可达25%
E. HLA多样性造就对环境具有不同适应力的个体,是人类抵御疾病的一种适应表现,从而维持种系的生存与繁衍
18. [多选题]G6PD可用于测定 ( )
A. 葡萄糖
B. 淀粉酶
C. 肌酸激酶
D. 乳酸脱氢酶
E. 脂肪酶
19. [多选题]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有
A. 待分离生物大分子的性质
B. 支持介质的筛孔
C. 电渗
D. 电场强度
E. 粒子的净电荷缓冲液的性质
20. [多选题]总钙测定方法包括
A. 离子选择电极法
B. 邻甲酚酞络合酮法
C. 甲基麝香草酚蓝
D. 火焰分光光度法
E. 偶氮砷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