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2024(副高)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内科副高高级职称相关专业考试试题(E5)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2-24   [手机版]    

2024(副高)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内科副高高级职称相关专业考试试题(E5)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副高)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内科副高高级职称相关专业考试试题(E5),更多中医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不属渴不多饮的原因是

A. 阴虚内热
B. 热入营血
C. 湿热内蕴
D. 痰饮内停
E. 里热亢盛


2. [多选题]“血为气之母”主要是指

A. 气能生血
B. 气能摄血
C. 血能养气
D. 血能载气
E. 气随血脱


3. [多选题]胃痛在辩证时应注意辨别

A. 表里
B. 寒热
C. 虚实
D. 气血
E. 阴阳


4.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气虚便秘的主症是( )

A. 大便艰涩,排出困难
B. 大便秘结,临厕努挣乏力
C. 大便秘结,面色无华
D. 大便干结,欲便不得
E. 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5. [单选题]寒凝血瘀,月经不调,少腹冷痛,用药当选用的性味是

A. 辛、温
B. 辛、凉
C. 苦、温
D. 苦、寒
E. 咸、寒


6. [单选题]六一散中甘草与滑石的用量比例是

A. 1∶2
B. 1∶3
C. 1∶4
D. 6∶1
E. 1∶6


7. [单选题]下列各项,治疗阴暑证的方剂是

A. 六一散
B. 清暑益气汤
C. 香薷散
D. 桂苓甘露饮
E. 益元散


8. [单选题]患者,男,29岁。今天下痢赤白粘冻,有时或见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应首选

A. 附子理中汤
B. 白头翁汤
C. 芍药汤
D. 胃苓汤
E. 连理汤


9. [单选题]患者刘某,女,干部,2004年7月6日自诉,常腹部作痛,以胀闷,痛无定处,攻窜两胁,时聚时散,得嗳气或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舌苔薄白,脉弦。治疗应选下列何方

A. 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B. 大承气汤加减
C. 少腹逐瘀汤加减
D. 小建中汤加减
E. 柴胡疏肝散加减


10. [单选题]祛风湿药的主要功效是

A. 祛除风湿,舒筋活络
B. 祛除风湿,活血止痛
C. 祛除风湿,强壮筋骨
D. 祛除风湿,活血消肿
E. 祛除风湿,解除痹痛


11. [单选题]对膝关节肿大称为"鹤膝风"的医著是

A. 《外台秘要》
B. 《济生方痹》
C. 《格致余论》
D. 《证治准绳》
E. 《诸病源候论》


12. [单选题]夜卧咳嗽较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多属

A. 痰湿证
B. 风寒证
C. 虚寒证
D. 气虚证
E. 阴虚证


13. [多选题]适用于肝气郁滞胁痛的药物是( )

A. 香附
B. 青皮
C. 枳实
D. 佛手
E. 川楝子


14. [单选题]既能清热平喘,又能通络、利尿的药物是

A. 地龙
B. 生地
C. 磁石
D. 滑石
E. 石膏


15. [单选题]痫病的病机特点是脏腑亏虚为本,邪实为标,标实中最重要的是

A. 风邪
B. 火邪
C. 痰浊
D. 瘀血
E. 肝阳


16. [多选题]淋证的病因可归纳为

A. 外感湿热
B. 饮食不节
C. 情志失调
D. 禀赋不足
E. 劳伤久病


17. [单选题]患者,男,43岁,反复心悸2年。现症见心动悸不能自主,胸闷痞塞,心痛偶作,汗出气短,难以平卧,唇甲青紫,脉沉涩,查:心电图示室性早搏,呈现二联律。中医诊断为“心悸”。治疗宜首选

A. 膈下逐瘀汤
B. 身痛逐瘀汤
C. 少腹逐瘀汤
D. 血府逐瘀汤
E. 通窍活血汤


18. [单选题]痰热内扰型不寐,如果痰热重者,可考虑用什么方以降火逐痰

A. 黄连温胆汤
B. 龙胆泻肝汤
C. 礞石滚痰丸
D. 天王补心丹
E. 导赤散


19. [单选题]寒淫证候的临床表现是

A. 肢体麻木
B. 四肢抽搐
C. 角弓反张
D. 手足拘急
E. 皮肤瘙痒


20. [单选题]"肠风"、"脏毒"是指( )

A. 尿血
B. 咯血
C. 吐血
D. 便血
E. 衄血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vn7yvj.html
  • 下一篇:中医内科副高职称真题试卷(E5) 男,目睛微黄,转胞,气机条达,体虱,活血化瘀以祛邪治标为其治疗大法。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道激惹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属中医泄泻范畴。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每见面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