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制定各种政策,为影视译制事业发展保驾护航。2015年,影视等出口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政策出台。201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指出,国家对优秀电影的外语翻译制作予以支持。此外,国家还通过“丝路视听工程”等系统工程,将几千部中国优秀影视作品译制成多种语言在100多个国家播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影视译制事业也离不开不同译制主体的协同参与。其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社会机构合作组建“国家多语种影视译制基地”,专门从事影视剧译制和推广工作,已译制几百部影视作品,在几十个国家主流媒体播出或签署播出意向。得益于国家政策和影视机构的助力,中国影视译制规模显著提升,通过播映权、版权售卖获得收益,为中国影视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据了解,2022年中国电视剧出口达803部次,约14万集。
新世纪以来,随着产业化进程不断深化,中国影视业迅猛发展,产制能力不断提升,推出一大批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作品。从《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受到追捧,到《北京青年》《老有所依》作为国礼出现在世界舞台,再到《琅琊榜》《小别离》《山海情》等影视剧的多语种版本在海外平台落地,这些作品不仅满足中国观众的观赏需求,还积极拥抱国际市场,登陆国际影视节展、外国主流院线、电视台、视频网站,辐射广阔的海外群体,让影视译制逐渐由主要译制外国作品向主要译制中国作品转变,为构建中国影视海外传播矩阵进行有益尝试。
具体到翻译环节,需要对接原作品的语境、风格、人物特征,以信达雅为标准,采用适合目的语受众语言表达和接受习惯的方式开展翻译活动。比如,《我不是潘金莲》被译为“I Am Not Madame Bovary”,将“潘金莲”转译为西方受众熟知的小说人物“包法利夫人”,一下子让受众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找到了与女主人公对应的形象,进而产生浓厚兴趣。再比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翻译江流儿和大圣“快问快答”的情节时,江流儿提问“托塔天王有塔吗”,大圣回答“没有”。这段对话如果直接把原文字对字翻译过来,没听说过“托塔天王”的外国观众就会觉得突兀。译者将问题改成“你的特异功能都是怎么来的”,大圣回答“我吃了很多神奇的香蕉”。这种处理方式消除了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障碍。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电视机普及,人们对影视作品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当时的生产难以满足受众的消费需求,为填补电视台播出的时间空缺,中国大规模引进影视作品,影视译制迎来发展黄金期。《血疑》引发全民追看,主演登上《大众电影》的杂志封面。《追捕》在中国观影人次数以亿计,有观众在电影院看了几十遍。《大西洋底来的人》热播,剧中主角戴的“麦克镜”成为流行时尚。经典作品纷至沓来,译制范围由电影扩展到电视剧、纪录片等,风格类型更加多元。此后,《正大剧场》等依托电视台的译制栏目开始兴起。这些栏目及作品,为广大观众打开瞭望世界的窗口。
8x8x最新地址影视作为大众文化传播交流的载体,具有易于打破地域、时间、国别限制的特征,在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将原版影视作品翻译并配音的影视译制更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中国影视译制积累了丰富的译制作品和创作经验。但因为文化差异,还存在优质作品在转译中未被理解的现象。在互联网迅猛发展,各种高新制作技术、先进创作理念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如何创新探索译制方式,使译制作品直抵人心,激发更多海内外观众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应引发业界思考。
在配音环节,应摒弃流量思维,以贴合度和专业性作为选择配音演员的重要标准,增强情绪感染力和情感表现力,使声音准确契合影视作品的故事内容、人物状态及话语风格。比如,影视译制机构刚开始先从非洲官方语言英语、法语着手进行译制,后来发现很多非洲人并不会讲、也听不懂官方语言,还是习惯看本地语作品。于是,他们在坦桑尼亚、尼日利亚、科特迪瓦等国家举办“中国影视剧配音大赛”,寻找能以本地语配音的非洲“好声音”,这样才能从文化氛围、思维意识上更好地贴合当地受众的观赏习惯。这一思路可供其他译制创作借鉴。
要实现译制作品质量与数量同步提升,既满足受众的观赏需求,又助力文化的沟通交流,必须对影视译制的本质进行再认识。早期译制以译介、解说为主,帮观众理解剧情。至于作品的对白,作为表演方式并不是译者进行艺术加工的对象。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配音译制为主要模式的时代,创作者更看重声音表演的艺术再创造。其实,这两种思路都夸大了声音、字幕等某个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忽视了影视译制要进行整体文化诠释的本质特征。要通过译制更好地将作品的文化内涵、价值理念传递给目的语受众,使他们理解认同,这才是影视译制的终极目标。
影视译制除外语作品译制成汉语、汉语作品译制成外语,还有少数民族语作品译制成汉语、汉语作品译制成少数民族语,方言作品译制成普通话、普通话作品译制成方言等类型,形成了集引进、民族交流、对外传播等于一体的译制格局。译制工作包括翻译、配音、制作等流程,翻译涉及语言、文学、文化领域,配音制作涉及艺术和技术领域,需要多方共同协作完成。
至于制作环节,剪辑、合成等高新技术的运用,既可以使译制作品的翻译、配音及其整体环节连接更流畅,也可以通过技术嵌入使作品呈现出影视工业美学特征,带给受众更多视听冲击。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英文版系列微纪录片《来龙去脉》,以AI技术赋能声音识别、文本翻译、声线克隆、分轨替换等全译制流程,高度还原中文原片的文风以及旁白的“性格龙设”。人机协同降低译制成本、确保译制精准度,极大提升译制效率,为影视译制制作打开新思路。
与译制数量和收益增长形成反差,译制作品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能得到受众和影视界广泛认可的作品有限。有的译制内容过于“本土化”,难以在目的语中找到对应,导致译制“词难达意”,让目的语受众看不明白;有的作品在语言上没有精雕细琢,在配音上缺乏特色和情感,只是背书一般机械复述,甚至人物语言与画面都不适配;有的作品为了营销宣传邀请缺乏专业知识、不适合角色的明星配音,要么口齿不清,要么拿腔拿调,要么声音辨识度过高,给人一种虚假出戏的感觉。诸如此类问题,都直接影响译制作品的艺术效果。此外,随着视频网站发展,人们欣赏影视作品的方式越来越便捷,很多人希望第一时间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而当下正规译制机构译制作品的范围和速度很难达到要求,这就给盗版、字幕组等侵权内容可乘之机。由于缺乏审核把关,这些内容可能存在错误、负面的信息,会加深偏见误解。
356.74MB
查看739.37MB
查看96.6MB
查看853.32MB
查看647.87MB
查看104.64MB
查看923.75MB
查看311.57MB
查看443.14MB
查看893.43MB
查看562.79MB
查看513.32MB
查看495.84MB
查看414.34MB
查看857.90MB
查看300.72MB
查看840.89MB
查看377.74MB
查看675.56MB
查看178.87MB
查看687.16MB
查看285.73MB
查看195.29MB
查看684.81MB
查看298.42MB
查看525.61MB
查看773.85MB
查看692.62MB
查看634.29MB
查看164.76MB
查看936.25MB
查看718.87MB
查看696.52MB
查看906.81MB
查看817.29MB
查看362.42MB
查看392.98MB
查看115.20MB
查看297.98MB
查看906.48MB
查看490.28MB
查看909.52MB
查看619.60MB
查看900.40MB
查看977.59MB
查看165.55MB
查看988.25MB
查看153.85MB
查看616.88MB
查看791.11MB
查看813.42MB
查看566.70MB
查看882.58MB
查看220.38MB
查看469.16MB
查看874.85MB
查看114.84MB
查看112.12MB
查看803.84MB
查看188.51MB
查看663.49MB
查看752.24MB
查看745.20MB
查看513.81MB
查看610.44MB
查看695.94MB
查看815.74MB
查看254.66MB
查看394.14MB
查看729.10MB
查看113.53MB
查看637.26MB
查看793.55MB
查看984.66MB
查看694.44MB
查看528.72MB
查看687.56MB
查看972.72MB
查看372.21MB
查看942.95MB
查看703.60MB
查看921.43MB
查看877.35MB
查看288.45MB
查看571.12MB
查看202.11MB
查看525.47MB
查看184.13MB
查看381.31MB
查看967.42MB
查看662.59MB
查看770.55MB
查看666.24MB
查看571.40MB
查看701.26MB
查看469.82MB
查看935.27MB
查看399.69MB
查看230.38MB
查看859.25MB
查看588.39MB
查看945.36MB
查看173.47MB
查看428.24MB
查看
333 东港xr
大成创新趋势混合C净值上涨1.18%➑
2025-07-01 04:54:51 推荐
414 188****3447
碳中和ETF龙头(560550)涨1.60%,成交额446.99万元➕
2025-07-01 19:31:29 不推荐
487 152****3325
6月25日增减持汇总:福能股份增持 英利汽车等17股减持(表)➙
2025-06-30 03:33:00 推荐
62 碰碰车吃金币
欧盟强势反击特朗普关税 波音成反制目标➜
2025-07-01 0-1:40:32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