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2024真题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J4),更多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患者,女,50岁。近年来常感低热或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胁肋胀满,烦躁易怒,口干而苦,纳食减少。其证型为气郁发热,治法为( )。
A. 滋阴养血,破结行瘀
B. 益气养阴,行气化痰
C. 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D. 疏肝理气,解郁泻热
E. 滋阴养血,散结化痰
2. [单选题]杞菊地黄丸中属平补气阴之要药的是
A. 枸杞子
B. 菊花
C. 山药
D. 山茱萸
E. 泽泻
3. [单选题]患者能从治疗性医患关系中感到受重视、真诚、理解、协调、信赖,患者在直接经验、平等协作、促进成长的治疗方式中实现态度和行为的转变。这种心理治疗方法称为
A. 精神分析
B. 自由联想法
C. 放松训练法
D. 合理情绪法
E. 患者中心疗法
4. [单选题]最常见的食物中毒类型是( )
A. 细菌性
B. 化学性
C. 生物性
D. 细菌毒素型
E. 混合性
5. [单选题]患者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加重,活动后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其治法是
A. 清热化痰,舒筋通络
B. 利水消肿,舒筋通络
C.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D. 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E. 健脾渗湿,舒筋止痛
6. [单选题]慢性肾衰竭患者出现下列哪项检查结果,需要紧急透析治疗
A. 血肌酐700μmol/L
B. 血钾6.8mmol/L
C. 血红蛋白72g/L
D. 血钠130mmol/L
E. 血钙1.9mmol/L
7.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支持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
A. 阴道分泌物为脓性黄绿色
B. 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上附着白色块状物
C. 阴道pH<4.5
D. 线索细胞阳性
E. 胺臭味试验阴性
8. [单选题]男,55岁。有糖尿病史,查血胆固醇为7.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mmol/L,甘油三酯为2.7mmoI/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0.71mmol/L.采取的降脂药物治疗是
A. 贝特类药物
B. 烟酸
C. 他汀类
D.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E. 普罗布考
9. [单选题]以下关于老年人胃溃疡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可无症状
B. 溃疡常较大
C. 易合并幽门梗阻
D. 易误诊为胃癌
E. 较多位于胃体上部
10. [单选题]25岁,女,哮喘反复发作数日,由家人陪伴来诊。病人端坐呼吸、发绀,两肺哮鸣音,心率120次/分,在所采取的下列处置中,哪项不恰当( )
A. 补液
B. 静滴糖皮质激素
C. 静滴氨茶碱
D. 吸氧
E. 口服普萘洛尔
11. [单选题]关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哪项不正确( )
A. 仅少数转变成慢性肾小球肾炎
B. 血尿为肾小球源性
C. 多可自愈
D. 蛋白尿以白蛋白为主
E. 无需特殊治疗
12. [单选题]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称为( )。
A. 表证
B. 里证
C. 虚证
D. 热证
E. 半表半里证
13. [单选题]速效救心丸的功效不包括
A. 行气活血
B. 祛瘀止痛
C. 理气宽胸
D. 缓解心绞痛
E. 增加冠脉血流量
14. [单选题]与外科急腹症相比,伴有腹痛的荨麻疹的不同之处在于( )。
A. 腹痛显著
B. 有压痛、反跳痛等体征
C. 白细胞总数增多
D. 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
E. 中性粒细胞增多
15. [单选题]呕吐与进食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 集体发病,餐后近期呕吐多见于食物中毒
B. 进食中或餐后即刻呕吐多为精神性
C. 餐后数小时呕吐多为胃动力下降或胃排空延迟
D. 餐后呕吐见于贲门梗阻
E. 餐后呕吐见于幽门梗阻
16. [单选题]可预先布置具有全面性的是( )
A. 定期监督检查
B. 不定期监督检查
C. 专题监督检查
D. 劳动卫生监测
E. 经常性监督检查
17. [单选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并发症不包括( )
A. 再出血
B. 脑血管痉挛
C. 急性脑积水
D. 迟发性脑积水
E. 颅内感染
18. [单选题]急性心肌梗死时不宜溶栓治疗的情况是指同时伴有
A. 血压在160/100mmHg
B. 萎缩性胃炎1年
C. 主动脉夹层
D. 2周前曾行桡动脉穿刺
E. 12个月前腔隙性脑梗死
19. [单选题]若细小金属异物进入鼻腔,暂时无症状且不在危险部位,可选择的异物处理办法是( )。
A. 用头端是钩状或环状的器械,从前鼻孔轻轻进入,绕至异物后方再向前钩出
B. 用镊子夹取
C. 先用1%丁卡因麻醉鼻腔黏膜,再用鼻钳取出
D. 用医学专用鼻钳取出
E. 定期观察,不必急于取出
20. [单选题]以下属于社区和群体水平的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的是( )
A. 健康信念模式
B. 创新扩散理论
C. 社会认知理论
D. “知-信-行”理论
E. 自我效能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