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中医妇科正高医学职称2024在线题库辅导(E9)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2-28   [手机版]    

中医妇科正高医学职称2024在线题库辅导(E9)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妇科正高医学职称2024在线题库辅导(E9),更多中医妇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太阳伤寒表实证见"未发热"的原因,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卫阳不足,无力与邪抗争
B. 感邪较轻
C. 风寒较重,卫阳郁闭,未能及时达表抗邪
D. 邪热内郁,不能外发
E. 以上都不是


2. [多选题]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症有( )

A. 发热不恶寒
B. 大汗出
C. 大烦渴不解
D. 舌上干燥
E. 脉洪大


3. [单选题]悬饮主方十枣汤,其服用的最佳时间是

A. 平旦
B. 日中
C. 睡前
D. 夜半
E. 日晡所


4. [多选题]具有健脾功效的药物是

A. 茯苓
B. 薏苡仁
C. 苍术
D. 白术
E. 白扁豆


5. [多选题]小建中汤的适应证可以见到

A. 阳脉涩
B. 心中悸而烦
C. 发热恶寒
D. 阴脉弦
E. 腹中急痛


6. [多选题]少阳中风的特有表现为( )

A. 头痛
B. 耳聋
C. 胸满心烦
D. 呕吐
E. 目赤


7. [单选题]身热,头痛,恶寒,无汗,口苦,心烦,口渴欲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

A. 银翘散加杏仁、滑石、薏苡仁、通草
B. 清营汤加豆豉、薄荷、牛蒡子
C. 银翘散加生地、麦冬、丹皮、赤芍
D. 黄芩汤加葛根、蝉衣、薄荷
E. 羚角钩藤汤加大黄、生石膏


8. [多选题]春温发于气分可见的证型有( )

A. 里热兼表
B. 热郁胆腑
C. 热郁胸膈
D. 热灼胸膈
E. 热与血结


9. [多选题]伤寒四五日,三阳并病,若见如下症候者,可用小柴胡汤,治从少阳和解之法( )

A. 身热恶风
B. 胁下满
C. 手足温而渴
D. 谵语
E. 颈项强


10. [单选题]湿温,症见灼热烦躁,便下鲜血,舌质红绛,苔腻剥脱,治宜

A. 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B. 犀角地黄汤合白虎汤
C. 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
D. 黄土汤加独参汤
E. 犀地清络饮合生脉散


11. [多选题]吴茱萸汤证的病机包括( )

A. 寒热错杂、升降失司
B. 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C. 胃中虚寒,寒浊上逆
D. 脾虚湿盛,寒湿困脾
E. 中阳虚衰,寒浊中阻


12. [多选题]下列有清热通便功效的方剂是( )

A. 茵陈蒿汤
B. 栀子柏皮汤
C.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D. 麻子仁丸
E. 抵当汤


13. [多选题]猪苓汤证的病机是( )

A. 里热
B. 阴伤
C. 气虚
D. 表寒
E. 水停


14. [多选题]经行眩晕的治法主要有

A. 滋肾养肝止晕
B. 温肾扶脾止晕
C. 补气血滋肝肾
D. 清肝泻火涤痰
E. 豁痰以清利空窍


15. [多选题]经行泄泻的病因病机,下列正确的是

A. 气血失调
B. 脾失健运
C. 水湿内停,下走大肠
D. 房劳多产,命门火衰
E. 饮食不节,脾气受损


16. [单选题]张仲景治黄疸用了下列哪种治法

A. 汗下清
B.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C. 汗下和清消补
D. 汗下和温清消补
E. 汗下吐消


17. [多选题]据《素问·咳论》内容,下列哪些脏腑是咳证的辨治重点?( )

A. 心
B. 小肠
C. 肺
D. 大肠
E. 胃


18. [多选题]黄芪与白术均具有的功效是

A. 补肺气
B. 补脾气
C. 利水
D. 止汗
E. 生津


19. [多选题]官修本草有

A. 《新修本草》
B. 《开宝本草》
C. 《证类本草》
D. 《嘉枯本草》
E. 《图经本草》


20. [多选题]既能活血,又能止血的药物是

A. 蒲黄
B. 五灵脂
C. 血竭
D. 水蛭
E. 茜草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qm4o4v.html
  • 下一篇:卫生职称正高考试宝典2024中医妇科正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试题强化练习(E9) 用于治疗痰湿阻滞型闭经的方剂是"圣人不治已乱治未乱"一语,40岁。过食肥甘厚味多年,现口甘,中满。结合《素问·奇病论》分析,60岁。平素脾胃欠佳,面色苍白,甚则阴部萎缩# 性欲低下,筋骨失养 肝肾亏虚,寒伤骨髓 阳气亏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