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高级职称考试宝典老年医学医学副高职称全套模拟试题(U5),更多老年医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二陈汤的君药是( )
A. 半夏
B. 橘红
C. 茯苓
D. 橘红、茯苓
E. 半夏、橘红
2. [单选题]情志异常可引起二便失禁,此种情志多为( )
A. 过度悲忧
B. 恐惧过度
C. 思虑不解
D. 过度愤怒
E. 突然受惊
3. [单选题]有关免疫防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是针对外来病原体的抗感染功能,正常可防御病原体的感染
B. 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以及被病毒感染细胞的生理性保护作用
C. 正常情况下,对自身组织成分不产生免疫应答,处于自身免疫耐受状态
D. 参与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
E. 具有杀灭病原体的作用
4. [单选题]免疫稳定功能是指
A. 识别和排除异物的功能
B. 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
C. 防止寄生虫感染的过程
D. 清除体内的变性、衰老和死亡细胞
E. 杀伤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5. [单选题]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为
A. 劳力性呼吸困难
B. 咯血
C. 夜间呼吸困难
D. 端坐呼吸
E. 声音嘶哑
6. [多选题]下列病理状态不属于"相侮"的是( )
A. 肝火犯肺
B. 肝气犯胃
C. 肝脾不和
D. 肺脾气虚
E. 土侮木
7. [单选题]以下脊髓损伤患者防治压疮措施中,错误的是
A. 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
B. 经常查看和按摩受压皮肤
C. 坐轮椅时,采取良好的坐姿
D. 坐轮椅时,定时减压(2小时1次)
E. 骨隆起处和易受压部位放置气圈和厚软垫
8. [单选题]下列关于感染结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小的脓肿也可自行吸收
B. 当人体抵抗力占优势,感染便局限化
C. 人体抵抗力与致病菌毒力处于相持状态时转为慢性感染
D. 慢性感染时,感染病灶被局限,形成溃疡、瘘或窦、硬结,不易愈合,但病灶内一般没有致病菌
E. 在致病菌的毒力超过人体抵抗力时,可迅速向四周扩散或进入淋巴系统、血液循环,引起严重的全身性感染
9. [单选题]中央型肺癌最早出现的X线征象是( )
A. 肺门肿块
B. 局限性肺气肘
C. 肺不张
D. 阻塞性肺炎
E. 黏液嵌塞征
10. [单选题]牙周组织包括
A. 牙髓、牙槽骨和牙龈
B. 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
C. 牙髓、牙周膜和牙龈
D. 牙周膜、牙髓和牙龈
E. 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髓腔
11. [单选题]解表药的药味多为( )
A. 苦味
B. 甘味
C. 辛味
D. 咸昧
E. 酸味
12. [单选题]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有很多共同点,也有细微的差异,这是因为
A. 心理治疗是面向各种心理疾病的;心理咨询主要面向正常人的发展与适应的指导
B. 心理治疗师多数具有医学专业背景;心理咨询师没有处方权
C. 心理治疗要做诊断要治病,心理咨询只做症状描述和就事论事
D. 心理治疗是医生主导的关系,强调病人的责任;心理咨询双方是平等的,不计较咨客的责任
E. 以上都对
13. [单选题]对血压不高,尿量正常,无水肿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代偿期患者最适合的饮食应该是
A. 低蛋白饮食
B. 低盐饮食
C. 不限制摄水量
D. 不需严格限制蛋白质、钠盐和摄水量的普通饮食
E. 鼓励吃含植物蛋白的食物,严格限制进食动物蛋白的食物
14. [单选题]女性,65岁,冠心病患者,有过心绞痛病史,病情较稳定,近半月来心绞痛频繁发作,每日发作3~4次且发作时间延长,休息也不能缓解,心电图示:V3~6ST水平型压低1mm,T波倒置,发作停止后ST段即恢复,心肌酶谱仍在正常范围,应考虑为
A. 心肌硬化
B. 恶化型心绞痛
C. 隐性冠心病
D. 急性心肌梗死
E. 中间综合征
15. [单选题]潮气量为500ml,呼吸频率为12次/分,则肺泡通气量约为
A. 3L
B. 4L
C. 5L
D. 6L
E. 7L
16. [多选题]平胃散的药物组成是( )
A. 苍术、厚朴
B. 生姜、大枣
C. 半夏
D. 陈皮
E. 甘草
17. [单选题]脊髓休克可见于
A. 脊髓蛛网膜粘连
B. 脊髓胶质瘤
C. 脊髓空洞症
D.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E. 脊髓后动脉血栓形成
18.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自主神经特点的是
A. 自主神经是指内脏运动神经,又称植物性神经
B. 一般不受意识支配
C. 有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纤维成分
D. 低级中枢均位于脊髓内
E. 自低级中枢发出至所支配的器官要换一次神经元
19. [单选题]糖尿病易引起的疾病中下列哪项不符合
A. 肾小动脉硬化
B.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C. 视网膜动脉硬化
D. 肝硬化
E. 颈动脉硬化
20. [单选题]取中府配肺俞治疗咳喘,属配穴法中的( )
A. 表里配穴法
B. 远近配穴法
C. 上下配穴法
D. 左右配穴法
E. 前后配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