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20世纪后期以来,影响健康最主要的因素是( )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19-08-29  [手机版]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世纪后期以来,影响健康最主要的因素是( )"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妇女保健(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单选题]20世纪后期以来,影响健康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遗传因素
B. 卫生服务因素
C. 环境因素
D. 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E. 生理生化因素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单选题]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两脏疾病是

A. 肺脾
B. 肝肾
C. 肝脾
D. 肝肺
E. 心肾

正确答案 :A

解析: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两脏疾病是肺脾。


[单选题]颈部静脉出现重度空气栓塞时的紧急处理是

A. 血管吻合
B. 损伤处局部加压
C. 右心室穿刺
D. 气管插管
E. 血管结扎

正确答案 :C

解析:颈部静脉损伤出现空气栓塞时可行右心室穿刺或颈内静脉置管吸气。


[单选题]下列各项,属于肾阴虚证临床表现的是( )

A. 面红目赤
B. 耳鸣如蝉
C. 口干口苦
D. 胁肋灼痛
E. 头晕胀痛

正确答案 :B

解析: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遗精早泄,咽干颧红,舌红少津无苔,脉细数。


[单选题]体外放射分析中,常用的检测标记物免疫活性检测方法如下:在一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抗体、标记抗原和不同浓度的标准抗原进行反应,制备剂量一反应曲线;在另一组试管中以不同量的标记抗原(与前一组试管所加的标准抗原量相等)代替标准抗原,制备另一剂量一反应曲线,理论上,两条曲线应该表现为

A. 平行
B. 对称
C. 重合
D. 分离
E. 交叉

正确答案 :C

解析:由于是以等量的标记抗原代替标准抗原,两个反应体系的初始抗原总量(包括标记抗原和未标记抗原)和抗体量是相等的,反应达到平衡后的抗体浓度是相等的,由于亲和常数不变,所以B/F值相等,因此两条曲线应该重合。但由于标记抗原定量的误差,两条曲线常表现为相互平行。如果两条曲线分离或交叉,说明标记抗原的免疫活性受到某种程度的损伤。


[多选题]对于超重的脂代谢紊乱的患者,体重减轻后可发生的变化有

A. LDL-C降低
B. HDL-C升高
C. 甘油三酯降低
D. 降低胆固醇
E. HDL-C降低

正确答案 :ABCD


[单选题]健康促进规划过程评价的重点是

A. 以上均不正确
B. 计划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C. 目标人群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变化
D. 目标人群知识、态度、信念的变化
E. 项目活动的数量、质量和效率

正确答案 :E

解析:过程评价是规划实施过程中监测规划各项工作的进展。


[单选题]以无效腔样通气为主要缺氧原因的疾病是

A. 大叶性肺炎
B. 肺不张
C. 肺血管栓塞
D. 先天性心脏病
E. 肺水肿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患者男性,49岁,高血压病史10年,近3年来失眠、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下降,近1年来上述症状加重,言语不清,双手震颤,情绪低落,自责自罪,有时不认识周围人,裸体外跑。查体:眼底动脉细,呈铜丝状,双膝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部CT扫描可见数个小的梗死灶,其诊断最可能是

A. 早老性痴呆
B.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C. 抑郁症
D. 精神分裂症
E. 人格障碍

正确答案 :B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的是AD与VD的鉴别诊断。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和老年前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痴呆。


[单选题]男性,56岁,因2月来间断剑突下疼痛不适就诊。疼痛多发生在进食后0.5~1小时,至下次进餐前消失,无夜间痛。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为

A. 幽门螺杆菌检查
B. 纤维胃镜
C. 胃液分泌功能测定
D. 粪便隐血试验
E. 钡餐检查

正确答案 :B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op5x9.html
  • 下一篇: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 ) 去死因寿命表方法求得消除某种死因后的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量,最易引起的并发症是女性患者,30岁,染发几小时后,面部出现红斑,肿胀明显,应考虑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是( )中药配伍中的相杀指的是某种环境因素 某种死因#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