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健康教育主治医师历年考试真题下载(U9),更多健康教育主治医师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B. 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C. 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D. 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E. 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
2. [单选题]某电石厂氰化钠车间检修工在检修设备时氰化氢气体突然逸出,致其昏倒,同班一名工人匆忙冲入事故现场抢救未果,也倒在地上。该事故的最直接原因是
A. 该车间未安装氰化氢警报器
B. 工作人员没有进行安全教育
C. 该车间未配备氰化氢解毒剂
D. 该车间设备陈旧
E. 两名受害者均未佩戴专用的防毒面具
3. [单选题]某研究得出某因素与疾病的联系OR=1.1,95%可信区间为0.7~1.5,这意味着
A. 总体OR值95%的可能是错误的
B. 总体OR值在0.7~1.5的机会为95%
C. 总体OR值说明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而95%区间说明有联系
D. 存在偏倚的可能性为95%
E. OR值正负联系均存在
4. [单选题]不属于教育需求评估的主观资料是
A. 病人考虑病情
B. 体检发现病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C. 家属代诉病人想知道治疗的结果
D. 家属要求学习鼻饲护理方法
E. 病人表示愿意接受住院教育
5. [单选题]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A. 对照、随机、均衡
B. 随机、重复、均衡
C. 对照、随机、齐同
D. 随机、重复、齐同
E. 对照、重复、随机
6. [单选题]心理健康促进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人和环境和谐统一的原则
B. 满足人们的安全需求的原则
C. 身心统一的原则
D. 个体和群体相结合的原则
E. 适应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
7. [单选题]定性调查主要侧重探究定量调查研究中不容易了解的
A. 敏感问题
B. 深层次问题
C. 新问题
D. 难点问题
E. 突出问题
8. [单选题]反映人群健康状况常用的社会学指标有( )
A. GNP、就业率、婴儿死亡率
B. GNP、社会保障率、婴儿死亡率
C. 就业率、孕产妇死亡率、国民生产总值
D. 婴儿死亡率、1岁平均期望寿命、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
E. GNP、人均国民收入、社会保障率
9. [单选题]对学习需求的评估,错误的是
A. 收集病人主客观资料
B. 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C. 通过观察病人的行为收集病人资料
D. 一次性评估病人学习需求
E. 与护理评估同步进行
10. [单选题]对冠心病病人进行解除压力的放松训练属于
A. 矫正个人不良行为习惯
B. 矫正个人不良心理反应
C. 进行心理咨询
D. 矫正个人不良生活方式
E. 实施从医行为指导
11. [单选题]动员糖尿病患者坚持按医嘱服药,属于
A. 原级预防
B. 一级预防
C. 二级预防
D. 三级预防
E. 四级预防
12. [单选题]规范全世界精神科医生行为准则的是( )
A. 《希波克拉底誓言》
B. 《赫尔辛基宣言》
C. 《纽伦堡法典》
D. 《纪念白求恩》
E. 《夏威夷宣言》
13. [单选题]病例对照研究属于哪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
A. 描述流行病学
B. 分析流行病学
C. 实验流行病学
D. 理论流行病学
E. 以上均不对
14. [单选题]对某地200名16岁中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发现近视者的人数为54人,该资料属于( )
A. 等级资料
B. 计量资料
C. 计数资料
D. 经变量转换也可作为计量资料
E.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15. [单选题]某健康教育中心设计面向农村的《防治碘缺乏病》折页,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文字说明形式不符合健康信息表达原则中的
A. 适合媒介原则
B. 行为指导性原则
C. 适用的原则
D. 具体的原则
E. 符合受众学习心理的原则
16. [单选题]在健康教育活动中,人际交流技巧的培训对象首先应该是
A. 卫生行政领导
B. 健康教育人员
C. 社会大众
D. 目标人群
E. 与目标人群关系密切的人
17. [单选题]某地区居民多见甲状腺肥大,且该地区出现认知能力低下、呆小症、聋哑等症状的儿童,该地区居民有可能缺乏
A. 碘
B. 硒
C. 锌
D. 钙
E. 铁
18. [单选题]在我国以下不符合化妆品的产品是
A. 洗发香波
B. 香皂
C. 含抑汗剂的爽身粉
D. 指甲油
E. 脱毛霜
19.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执行和实施情况,应列入
A. 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和医务人员年度考核
B. 定期考核和医德考评
C. 医疗机构等级评审
D. 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E. 以上都对
20. [单选题]健康信念理论模式主要受两个理论的影响,即刺激反应理论和
A. 社会认知理论
B. 自我效能理论
C. 社会学习理论
D. 价值期望理论
E. 需要层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