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患者,男,50岁。昨日起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闷。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治宜选用
A. 参苏饮
B. 败毒散
C. 再造散
D. 柴葛解肌汤
E. 普济消毒饮
2. [单选题]砒石的功效不包括
A. 攻毒
B. 杀虫
C. 逐水通便
D. 截疟
E. 敛疮
3. [单选题]有抗胃溃疡作用的是
A. 茯苓
B. 葛根
C. 苍术
D. 广藿香
E. 防己
4. [单选题]下列病证不可使用下法治疗的是
A. 蓄血
B. 积水
C. 宿食
D. 结痰
E. 痞块
5. [单选题]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红褐色或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成偏心形半圆形的环,有此性状特征的药材是
A. 大血藤
B. 苏木
C. 沉香
D. 川木通
E. 鸡血藤
6. [单选题]呈不规则棍棒状,常2~3个花序基部连生的药材是
A. 丁香
B. 辛夷
C. 菊花
D. 金银花
E. 款冬花
7. [单选题]决定发病与否的是
A. 正气不足
B. 邪气偏盛
C. 正邪斗争的胜负
D. 体质因素
E. 气候变化
8. [单选题]下列关于山楂的有效成分,错误的是
A. 黄酮类
B. 生物碱类
C. 有机酸类
D. 维生素类
E. 磷脂
9. [单选题]附子宜切
A. 薄片
B. 直片
C. 宽丝
D. 段
E. 块
10. [单选题]大蒜不具有的功效是
A. 解毒杀虫
B. 消肿
C. 退黄
D. 止痢
E. 健脾
11. [单选题]不属于收方时处方形式审查项目的是
A. 患者基本信息
B. 医师签名
C. 处方内容
D. 药材饮片的处方应付
E. 处方日期
12. [单选题]利用干压包衣机将包衣材料制成的干颗粒压在片心外层而成的包衣方法
A. 锅包衣法
B. 沸腾包衣法
C. 压制包衣法
D. 悬浮包衣法
E. 滚转包衣法
13. [单选题]虚寒证的病理基础是
A. 阳偏盛
B. 阴偏衰
C. 阳偏衰
D. 阴偏胜
E. 阴损及阳
14. [单选题]以下关于腹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脐以上的腹部统称大腹,属脾胃及肝胆
B. 脐周围称脐腹,属脾和小肠
C. 脐以下为小腹,属膀胱、大小肠及胞宫
D. 小腹两侧为少腹,是肝经所过之处
E. 脐侧属肾
15. [单选题]有明显利胆作用的是
A. 麻黄
B. 甘草
C. 五加皮
D. 苍术
E. 茵陈
16. [单选题]自然铜药材是
A. 矿物学上的自然铜
B. 含铜的矿物
C. 主含二硫化铁的黄铁矿
D. 三氧化二铁
E. 四氧化三铁
17. [单选题]为了便于制颗粒、减少药物的挥发,将挥发油等液体药物粉末化可选用的方法是
A. 淀粉吸收法
B. 糖粉分散法
C. 糊精吸收法
D. 乳糖稀释法
E. β-环糊精包合法
18. [单选题]《黄帝内经》收载的处方,称为
A. 时方
B. 经方
C. 秘方
D. 验方
E. 法定处方
19. [单选题]关于大黄的使用注意,说法错误的是
A. 妇女月经期忌用
B. 妇女哺乳期慎用
C. 孕妇忌用
D. 孕妇便秘忌用
E. 脾胃虚弱者慎用
20. [单选题]水处理采用泡法的药材是
A. 质地松软的团块状药材
B. 质地疏松的全草类药材
C. 体粗大,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材
D. 质地坚硬,水分较难渗入的药材
E. 富含盐分及具有腥臭气味的药材
1.正确答案 :B
解析:此为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虚人而感风寒湿邪,邪正交争于肌腠之间,正虚不能祛邪外出,故憎寒壮热而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风寒犯肺,肺气不宣,故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而濡,正是风寒兼湿之证。治当益气解表,散寒祛湿。败毒散功用为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故选B。
2.正确答案 :C
解析:砒石的功效:具有蚀疮去腐,杀虫,祛痰定喘,截疟之功效。常用于痔疮,瘰疬,溃疡腐肉不脱,走马牙疳,顽癣,寒痰哮喘,疟疾。
3.正确答案 :C
解析:苍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和增强胃黏膜保护作用发挥抗胃溃疡作用。
4.正确答案 :E
解析:下法,也称泻下法,是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方药,通过泻下大便,以达到攻逐体内积滞和积水,并解除实热壅结的治疗大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即谓病位在中下焦之有形者,可以因势利导,逐引邪气从前后二阴出之。故而本法主要适用于寒、热、燥、湿诸邪与痰浊、宿食、瘀血、积水等内结的里实证。临床应用时,根据病情缓急,病邪性质和结聚的饮食、水湿、痰浊、瘀血等的不同,下法又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瘀、涤痰等不同的具体治法。寒下适用于里实热证;温下适用于寒积冷凝,胃肠冷积证;润下适用于肠道津液不足,阴亏血少之大便秘结;逐水适用于阳水实证;攻瘀适用于蓄血在下证,或干血内结证;涤痰适用于体内痰饮内积证。下法易伤人体正气,既可伤阴,又能伤阳,故下之亦以邪去为度,不可过量或久用。凡病邪在表或半表半里者禁用,年老体弱者,或脾胃虚弱者,以及妇人经期、妊娠期等,皆应慎用或忌用。此外,导泻时排钾较多,故低血钾者慎用,用时须输液补钾。故此题应选E。
5.正确答案 :E
解析:鸡血藤为椭圆形、长矩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厚0.3~1cm。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斑。栓皮脱落处现红棕色。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数;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3~8个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质坚硬。气微,味涩。故此题应选E。
6.正确答案 :E
解析:款冬花呈长圆棒状,常2~3个花序连在一起,习称"连三朵"。故答案选E。
7.正确答案 :C
解析:疾病过程,从邪正关系而言,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着疾病的进退。故扶正祛邪是指导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法则
8.正确答案 :B
解析:山楂含多种有机酸。口服后增强胃液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山楂味酸,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山楂中含脂肪酶,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山楂含有维生素C等成分,口服可增进食欲;山楂对胃肠运动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对痉挛状态的胃肠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对松弛状态的平滑肌有兴奋作用。故此题应选B。
9.正确答案 :B
10.正确答案 :C
解析:大蒜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性能特点:味辛性温,入脾、胃、肺经,为药食两用之品。外用或内服,均能解毒、消肿、杀虫。可单味应用,亦可与他药配合同用。还可预防流感,温暖脾胃,增进食欲。功效为解毒,消肿,杀虫,止痢。主治病证:(1)疮痈,疥癣。(2)肺痨,顿咳。(3)痢疾,泄泻。(4)钩虫病,蛲虫病。故此题应选C。
11.正确答案 :D
解析:药材饮片的处方应付属于调配环节应注意的事项,并非收方人员需要负责的内容。
12.正确答案 :C
解析:压制包衣法系利用干压包衣机将包衣材料制成的干颗粒压在片心外层的包衣方法。适用于包糖衣、肠溶衣或药物衣,可用于长效多层片的制备,或有配伍禁忌药物的包衣。该法对机械精密度要求高,且易出现偏心等质量问题。故此题应选C。
13.正确答案 :C
解析:阳偏衰 即是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热量不足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证。形成阳偏衰的主要原因,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养和劳倦内伤,或久病损伤阳气所致。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之阳虚为主,其中尤以肾阳为诸阳之本,所以,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足)在阳偏衰的病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阳虚则不能制阴,阳气的温煦功能减弱,经络、脏腑等组织器官的某些功能活动也因之而减退,血和津液的运行迟缓,水液不化而阴寒内盛,这就是阳虚则寒的主要机理。阳虚则寒,不但可见到面色胱白、畏寒肢冷、舌淡、脉迟等寒象,而且还有喜静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等虚象。所以,阳虚则寒与阴胜则寒,不仅在病机上有区别,而且在临床表现方面也有不同,前者是虚而有寒;后者是以寒为主,虚象不明显。
14.正确答案 :E
解析:腹部分大腹、小腹、少腹三部分。脐以上为大腹,属脾胃,脐以下为小腹,属肾、膀胱、大小肠及胞官,小腹两侧为少腹,是肝经经脉所过。就其疼痛的不同部位,可以察知其所属的不同脏腑。腹痛,有虚有实,如寒凝、热结、气滞、血瘀、食滞、虫积等,多为实证;至于气虚、血虚、虚寒等,概属虚证。故此题应选E。
15.正确答案 :E
解析: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故此题应选E。
16.正确答案 :C
解析:自然铜药材是主含二硫化铁。亦有铜、镍、钡等多种金属混入。实验表明,口服含有自然铜的接骨丹,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地区的井水中加入自然铜,可起到预防作用。自然铜在试管中对多种病原性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作用。故此题应选B。
17.正确答案 :E
解析:将挥发油采用β环糊精制成的包合物可形成固体粉末,便于制颗粒,也易于与其他药物的颗粒混合,还可以增加挥发油的稳定性。
18.正确答案 :B
解析:《黄帝内经》收载的处方,称为经方。
19.正确答案 :B
20.正确答案 :D
解析:质地坚硬,水分较难渗入的药材在水处理时一般采取泡法。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o3nqd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