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选题]在胆石症时,关于B超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 诊断胆石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很高
B. 成结石表现外,还可见胆囊壁增厚,粘膜内气体及胆囊周围积液,提示胆囊急性炎症
C. 肝内外胆管扩张提示远端梗阻
D. 强回声光团,有声影
E. B超检查未能发现结石,可以排除胆石存在
2. [多选题]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有
A. 病程超过半年
B. 乏力、食欲不振
C. 肝大、压痛
D. 肝功能改变轻且反复
E. 多转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3. [多选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正确的是
A. 内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B. 无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
C. 排除肝胆胰疾病
D. 无腹部手术史
E. 有上腹痛等症状,至少持续2周
4. [单选题]下列经脉中,具有表里关系的是( )
A. 冲脉与任脉
B. 足阳明与足少阴
C. 阴维脉与阳维脉
D. 阴蹻脉与阳蹻脉
E. 手太阳与手少阴
5. [多选题]可以导致霉菌性食管炎的病原体
A. 白色念珠菌
B. 热带念珠菌
C. 克鲁斯念珠菌
D. 植物真菌
E. 隐球菌
6. [多选题]内伤发热的特点为( )
A. 发热缓慢
B. 病程较长
C. 不恶寒或怯冷得衣则解
D. 发热时发时止或发有定时
E. 时伴有自汗或盗汗
7. [多选题]大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 )
A. 大黄
B. 厚朴
C. 枳实
D. 芒硝
E. 炙甘草
8. [多选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可采取的治疗措施有
A. 低脂、高蛋白饮食
B. 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C. 口服熊去氧胆酸
D. 使用免疫抑制剂
E. 晚期可行肝移植
9. [多选题]正常胃的运动包括
A. 胃的蠕动
B. 移行性运动综合波
C. 胃的容受性舒张
D. 胃的排空
E. 胆汁-胃反流
10. [多选题]肺主治节的作用体现在( )
A. 肺司呼吸
B. 治理调节
C. 助心行血
D. 调节水液代谢
E. 调节气机
1.正确答案 :ABCD
2.正确答案 :ABCD
解析:常伴有肝脏稍大,脾脏有时亦可肿大,但无进行性肿大。一般无黄疸,转氨酶持续或间歇升高,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数值基本正常,硫酸锌浊度正常。如经化验及临床检查仍不能确认,必要时可做肝活检,以助诊断。急性黄疸性及无黄疸性肝炎,均可转为迁延性肝炎。但主要见于乙型及非甲非乙型肝炎。此型肝炎预后良好,经过适当休息和治疗,一般都可恢复健康。故E错误。 有确诊或可疑急性肝炎的病史(有时不明确),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病情较轻,临床主要症状为口苦咽干,两胁疼痛,失眠多梦,疲乏无力,这些症状可多可少,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往往无一致性关系。体格检查肝有轻度肿大或不大,一般无脾大。病程经过一般无黄疸出现,肝功能检查多以单项谷丙转氨酶升高为主,间有出现轻度蛋白代谢功能异常,多呈阳性,病程经过虽较长,但病情稳定,不易发展为肝硬化,预后较好。
3.正确答案 :ABCD
解析:出现以下情况者可以考虑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1.有上述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2.内镜检查正常或排除了慢性胃炎活动期(如出血,糜烂)以及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病变;3.实验室,B超检查或X线检查排除了肝,胆,胰等脏器的器质性病变;4.追踪随访2~5年,并经2次以上胃镜复查,未发现新的器质性病变。故ABCD正确。
4.正确答案 :E
5.正确答案 :ABCDE
6.正确答案 :ABCDE
7.正确答案 :ABCD
8.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1.熊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可使胆汁淤积症的血清标记物得到改善,3个月内可使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血清碱性磷酸酶、转氨酶、胆固醇及IgM均明显下降。2.D-青霉胺能降低肝内铜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减轻纤维化,延长患者生存期。严重不良反应有皮疹、蛋白尿、血小板或粒细胞减少,应每周查尿蛋白,4周后每月查1次,观察白细胞计数变化,必要时需中止治疗。3.免疫抑制药①环孢素A,作用明显,但因有肝肾毒性不宜久用,治疗8周后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②氨甲蝶呤,早期小剂量应用可改善组织学变化。③硫唑嘌呤,可改善胆管的排泄,似对皮肤瘙痒有效,但副作用较大,且不能阻止肝细胞功能衰竭。4.对症治疗(1)瘙痒 可用抗组胺药物,如非那根、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消胆胺,剂量从小量开始,以能控制瘙痒为度。氢氧化铝能与胆汁酸结合,对肝性瘙痒有效。(2)骨质疏松及骨化 可采用维生素D肌内注射。葡萄糖酸钙稀释到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3)夜盲症 维生素A。血清锌低于正常可口服硫酸锌连服4周,至暗适应恢复正常。(4)凝血机制障碍者 可使用维生素K1。(5)肝移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终末期患者为肝移植对象。(6)饮食 低脂肪(每日50g以下)、高糖、高蛋白饮食,多食蔬菜。故全部正确。
9.正确答案 :ACD
解析:将胃的生理运动分为: (1)容受性舒张:胃空虚时胃内压与腹内压相等。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可反射性引起胃底、胃体的肌肉舒张,由于这种舒张,使人在吃一顿饭后,胃内压力变化不大,有利于容受和贮存食物。 (2)蠕动:是从胃的中部开始,有节律地向幽门方向进行的收缩活动。食物进入胃后5分种,蠕动即开始。科学家观察表明:人的蠕动波的频率是每分钟3次,约需1分钟可到达幽门,所以,通常情况下是一波末平、一波又起。但需指出,并不是每一波都能到达幽门,有些到胃窦就消失了。正是因为蠕动,一方面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以利于胃液的消化作用;另一方面,则可搅拌和粉碎食物,并推动胃内容物通过幽门向十二指肠移动。 (3)紧张性收缩:胃壁平滑肌通常处于持续性缓慢收缩状态,称为紧张性收缩。
10.正确答案 :ACDE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o30rv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