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副高职称考试宝典2024卫生管理卫生职称副高专业知识考试试题(O6),更多卫生管理(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下列指标中,衡量某因素与某病之间的关联强度最好的是( )
A. 归因危险度
B. 病因分值
C. 人群特异危险度
D. 特异危险度
E. 相对危险度
2. [单选题]经疫水传播的传染病其流行特征不包括( )
A. 病人有疫水接触史
B. 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的差别
C. 大量易感者进入疫区接触疫水可致暴发和流行
D. 加强疫水管理和个人防护可以控制病例的发生
E. 发病具有地区性
3. [单选题]下列哪条不符合经空气传播的特点( )
A. 具有冬春季节性升高现象
B. 在未经免疫预防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升高
C. 在未经免疫的城市人群中,常在儿童期即被感染
D. 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发病呈典型的周期性现象
E. 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决定流行时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4. [单选题]制定健康教育具体目标的3个"W"包括( )
A. 何人、何种行为、多大程度
B. 何人、何种行为、何时
C. 何人、何种行为、何地
D. 何人、何时、多大程度
E. 何时、何地、多大程度
5. [单选题]对社会营销者来说,社会营销项目中最主要的产品类型为( )
A. 服务
B. 技术
C. 信息
D. 健康知识
E. 代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的有形物品
6. [单选题]垂直传播是指
A. 经胎盘传播
B. 上行性传播
C. 分娩时引起的传播
D. A、B、C均不是
E. A、B、C均是
7. [多选题]疳证的临床特征有( )
A. 形体消瘦
B. 面黄发枯
C. 精神萎靡
D. 饮食异常
E. 大便不调
8. [单选题]某疾病控制中心收到一个急性痢疾传染病报告,患者已经住院隔离,该中心于12小时内派人前往患者家对患者的接触物品、餐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这属于以下哪种消毒方式( )
A. 及时消毒
B. 临时性消毒
C. 疫源地消毒
D. 随时消毒
E. 终末消毒
9. [单选题]方差分析的主要应用是
A. 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B. 两个或多个总体均数的比较
C. 两个或多个样本率的比较
D. 多个或多个总体率的比较
E. 分类资料的相关分析
10. [单选题]在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偏倚的控制不应包括下列哪项( )
A. 为减少不依从,试验期限不宜过长
B. 为减少不依从,干预措施应简便易行
C. 为减少不依从,应对受试者讲明研究的意义
D. 为减少不依从,应多选择新发病例
E. 为减少不依从,应对受试者说明预期结果
11. [单选题]《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要求三级综合医院成分输血比例为( )
A. ≥70%
B. ≥75%
C. ≥80%
D. ≥85%
E. 90%
12. [单选题]在影响行为的各因素中,对行为具有激发作用的因素是
A. 生物因素
B. 学习因素
C. 先天因素
D. 环境因素
E. 后天因素
13.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是实喘与虚喘的鉴别要点的是( )
A. 病情缓急
B. 呼吸节律
C. 治疗脏腑
D. 脉象
E. 呼吸频率
14.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队列研究的特征( )
A. 追踪实验组与对照组将来的发病情况,以评价措施的效果
B. 分析疾病的三间分布,建立病因假说
C. 追踪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情况,以确定暴露与疾病有无关联
D. 调查病例组与对照组既往的暴露资料,以确定疾病与暴露有无关联
E. 调查干预组与对照组将来的健康状况,以评价干预措施对健康的影响
15. [多选题]审计报告按其内容可分类为( )
A. 财政财务审计报告
B.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C. 财经法纪审计报告
D. 经济效益审计报告
E. 专项审计报告
16. [单选题]患病率通常用来表示( )
A. 病程短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B. 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C. 病程短的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D. 暴发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
E. 流行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
17. [单选题]健康教育干预的质量控制的核心任务是( )
A. 提高满意度
B. 促进健康
C. 促进康复
D. 提高干预效果
E. 使干预按照计划进度和质量运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18. [单选题]心在五行属火,与其相表里的是( )
A. 小肠
B. 胃
C. 胆
D. 大肠
E. 舌
19. [单选题]关于混杂因子的认识,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混杂因子一定与暴露因素无关
B. 混杂因子一定不是疾病的危险因子
C. 混杂因子一定是同时与疾病和暴露均相关的因子
D. 混杂因子一定不是与疾病和暴露均有关的因子
E. 混杂因子一定是与疾病有关而与暴露无关的因子
20. [单选题]"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 )
A. 虚寒证用寒药
B. 实寒证用寒药
C. 假寒证用寒药
D. 假热证用热药
E. 虚热证用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