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高级卫生考试宝典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正高)题库练习(U4),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_正高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下列卡氏肺孢子虫病病原学诊断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 收集痰液或支气管分泌物检查包囊,检出率低
B. 收集痰液或支气管分泌物检查包囊,检出率高
C. 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刷检,支气管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出率高
D. 经皮肤穿刺肺活检和开胸活检,方法虽可靠,但创伤性大
E. 用外科手术取皮下包块或节结活检虫体
2. [多选题]尿液离心沉淀法可见到( )
A. 带绦虫卵
B. 钩虫幼虫
C. 阴道毛滴虫
D. 班氏微丝蚴
E. 埃及血吸虫卵
3. [多选题]关于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预后,正确的叙述是
A. 血清中荚膜多糖抗原效价逐步下降,则预后不佳
B. 脑脊液中荚膜多糖抗原效价逐步下降,则预后不佳
C. 血清中荚膜多糖抗原效价持续升高,则预后不佳
D. 脑脊液中荚膜多糖抗原效价持续升高,则预后不佳
E. 血清或脑脊液中荚膜多糖抗原效价下降,则预后良好
4. [多选题]血液感染的常见革兰阳性球菌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
C. A、B群链球菌
D. 肺炎链球菌
E. 肠球菌
5. [多选题]系统误差的特点是( )
A. 引起误差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恒定的
B. 误差的符号偏向同一方向
C. 可按照它的规律对它进行校正和设法消除
D. 增加测定次数不能使系统误差减小
E. 增加测定次数可使系统误差减小
6. [多选题]消灭霍乱的传染源很难,因为
A. 病菌在水中可较长期存活
B. 病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C. 缺乏理想消毒剂
D. 缺乏有效治疗药物
E. 个别ElTor型病例在病愈后可带菌长达数月或数年
7. [多选题]细菌的特殊结构是
A. 荚膜
B. 鞭毛
C. 菌毛
D. 芽孢
E. 孢子
8. [多选题]结膜吸吮线虫的治疗方法有( )
A. 用1%地卡因或2%普鲁卡因滴眼后,用镊子取出虫体
B. 若虫体寄生在前房可行角膜缘切开取虫术
C. 虫体较多者,常须经过多次治疗
D. 口服甲苯咪唑
E. 行眼球摘除术
9. [多选题]属于非发酵菌的是
A. 艾肯菌属
B. 金氏菌属
C. 无色杆菌属
D. 肠杆菌属
E. 黄杆菌属
10. [多选题]实验室诊断丝虫病原体的检测方法有( )
A. 血内微丝蚴检查
B. 体液的尿液检查微丝蚴
C. 成虫检查
D. IFA
E. ELISA
11. [多选题]以下属于中性粒细胞异常增生性增多的是
A. 妊娠与分娩
B. 急性感染或炎症
C.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D. 骨髓纤维化症
E.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2. [多选题]核酸杂交在临床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A. 细菌分类鉴定
B. 细菌快速鉴定
C. 细菌耐药性检测
D. 细菌毒素的检测
E. 细菌流行病学检测
13. [多选题]微生物危险度评估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A. 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感染数量
B. 自然感染途径及实验室操作所致的其他感染途径(非消化道途径、空气传播、食入)
C. 是否能进行有效的预防或治疗干预
D. 所操作微生物的浓度和浓缩标本的容量
E. 暴露的潜在后果
14. [多选题]按EP9-A进行方法学比较实验时,标本要求( )
A. 无明显干扰
B. 样本至少40例
C. 尽量避免使用贮存样本
D. 应该来源于健康人或者患者
E. 可以使用对某一方法有干扰的标本,以分析干扰的影响。
15. [多选题]免疫缺陷病的特点
A. 反复、严重、难治性感染
B. 易继发自身免疫病和恶性肿瘤
C. 临床症状、病理损伤多样
D. PIDD治疗效果好
E. SIDD治疗效果好
16. [多选题]关于霍乱弧菌,叙述正确的是
A. O1群有古典生物型和ElTor生物型之分
B. 部分对庆大霉素敏感
C. 多粘菌素B敏感试验可用于古典生物型和ElTor生物型的鉴别
D.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生长良好
E. 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
17. [多选题]B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为( )
A. CD19
B. CD20
C. CD21
D. CR1
E. CR2
18. [多选题]炭疽芽孢杆菌生物学特性正确的有
A. 是致病菌中最大的革兰阳性杆菌
B. 菌体两端齐平,呈竹节状
C. 专性需氧
D. 普通肉汤中培养后,管底有絮状卷绕成团的沉淀物生长
E. 本菌芽孢体抵抗力很强,干燥土壤和皮毛中常温可存活数十年
19. [多选题]下列对耐格里属阿米巴描述正确的是( )
A. 可经鼻粘膜进入机体,并沿嗅神经入脑组织内
B. 感染期为滋养体
C. 在外界可自由生活
D. 滋养体行二分裂,可形成包囊
E. 滋养体的核为泡状核
20. [多选题]下列描述与溶原性转换有关的是
A. 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白喉毒素
B. 产气荚膜梭菌产生卵磷脂酶
C. 肉毒梭菌产生肉毒毒素
D. 肠产毒大肠埃希菌产生ST毒素
E. 甲型流感病毒发生的抗原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