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康复医学技术医学职称副高2024冲刺密卷答案公布(H1),更多康复医学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轻至中度癌痛的药物治疗,正确的是
A. 效果不明显时改用激素类镇痛剂
B. 采用吗啡、哌替啶等强阿片类镇痛剂
C. 采用可待因、芬太尼等弱阿片类镇痛剂
D. 采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剂
E. 首次剂量要足够,越早越好,用药剂量宜保持不变,避免耐药性和成瘾性的产生
2. [单选题]电刺激神经干时向下传导引起的肌肉兴奋引发的电反应为
A. F波
B. H波
C. M波
D. P100
E. N75
3. [单选题]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中改善痉挛模式需要注意的是
A. 增强肌力
B. 加大关节活动范围
C. 增强体力
D. 改善伸肌与屈肌的平衡
E. 加强平衡训练
4. [单选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
A. 注射处红肿疼痛
B. 注射处脂肪萎缩
C. 发生低血糖
D. 荨麻疹样皮疹
E. 过敏性休克
5. [单选题]关于脑性瘫痪治疗,正确的是
A. 静脉输脑神经营养药是主要治疗措施
B. 治疗目的是使患儿尽可能生活自理
C. 痉挛型以手术治疗为主
D. 不鼓励过早介入,待诊断肯定后再治疗
E. 在医院内规范治疗,不鼓励家长参与
6. [单选题]上腔静脉
A. 由左锁骨下静脉与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
B. 注入右心房之前接受冠状窦静脉
C. 注入左心房
D. 由左、右两侧的头臂静脉汇合而成
E. 注入右心房之前接受副奇静脉
7. [单选题]关于视感知发育,正确的是
A. 新生儿对弱光有瞬目动作
B. 1个月可凝视光源,开始有头眼协调
C. 2个月喜看自己的手,头眼协调较好
D. 5个月左右目光可随上下移动的物体垂直方向转动
E. 7个月开始出现视深度感觉,能看到小物体
8. [多选题]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禁用于
A. 置入心脏起搏器者
B. 颈动脉窦
C. 头部
D. 孕妇下腹部
E. 伤口
9. [单选题]握力计测定时患者局部肌群肌力至少应达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E. 5级
10. [单选题]在用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时下列哪项不正确
A. 照射前用红外线,可使紫外线反应增强
B. 照射前用超短波,可使紫外线反应增强
C. 照射前用超声波,可使紫外线反应增强
D. 照射后用红外线,可使紫外线反应减弱
E. 照射后用热疗,可使紫外线反应增强
11. [单选题]超短波治疗中患者的温热感超过治疗要求的剂量等级时应
A. 升高电压
B. 降低电流表读数
C. 减弱氖光灯亮度
D. 增加电极皮肤间隙
E. 缩短电极皮肤间隙
12. [单选题]肌力不受以下哪项因素的影响
A.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B. 肌肉的初长度
C. 运动单位募集
D. 皮肤湿度
E. 性别、年龄
13. [多选题]急性肾衰竭时可进行物理治疗的方法和剂量是
A. 毫米波肾区治疗
B. 短波、超短波肾区治疗
C. 采用温热量、热量
D. 每次30~60min,每日1~2次
E. 每次10~15min,每日1次
14. [单选题]女性,60岁,摔倒后右髋痛伴活动障碍,查体:右髋无瘀斑,右下肢短缩2cm,外旋50°畸形,皮肤感觉正常。诊为右股骨颈骨折,该患者经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达到满意的诊治效果,但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
A. 脂肪栓塞
B. 髋外旋畸形
C. 坐骨神经损伤
D.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E. 髋关节周围创伤性骨化
15. [单选题]等长训练缺点不包括
A. 由于屏气效应,可加重心血管负担
B. 不能直接运用于增强工作或行为活动能力
C. 需要专门的测定仪器
D. 仅在关节活动范围内某一角度上才能获得训练效果
E. 可在全关节活动范围内运动,在任何角度上均可获得训练效果
16. [单选题]神经发育学分析不包括
A. 必须具备哪些正常的随意姿势反应,哪些姿势反应可由该活动诱发出来
B. 该活动所需要的代谢当量水平
C. 发育性姿势
D. 何种运动模式?是否与原始反射或肢体联带运动相对应
E. 肢体的整体运动还是单关节的分离运动
17. [单选题]器械关节活动训练可采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A. 滑板
B. 指梯
C. 悬吊装置
D. 患者自身肢体
E. 头顶滑轮系统
18. [单选题]肱骨内上髁后下方的一浅沟是
A. 桡神经沟
B. 尺神经沟
C. 结节间沟
D. 半月切迹
E. 冠突窝
19. [单选题]冠心病Ⅰ期康复中的上下楼训练,错误的是
A. 下楼的运动负荷不大
B. 必须保持非常缓慢的上楼速度
C. 上楼的运动负荷主要取决于上楼的速度
D. 顺利完成上下楼的活动是Ⅰ期康复的终点
E. 尽量坚持不停顿地上下1~2层楼,以提高心肌的内在收缩能力
20. [多选题]初次康复评定的目的是
A. 了解康复效果
B. 了解存在问题和功能状态及其障碍程度
C. 了解康复潜能及可能影响因素
D. 为制定康复计划及短期、长期目标寻找依据
E. 提供预防复发或继发性残疾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