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临床血液副高高级职称海量考试试题(A4),更多临床血液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促血栓形成的物质包括( )。
A.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B. 内皮素
C. 血小板活化因子
D.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E.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2.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
A. 本病以外周血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为特征
B. 本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小板抗体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有关
C. 血小板数减少,PT、APTT均异常
D. PAIgG增高,PAC3和PAC4也增高
E. 骨髓涂片显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3. [单选题]患者男性,17岁。头昏乏力,牙龈出血半年。查体:贫血貌,皮肤可见散在淤点,肝、脾、淋巴结不肿大。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哪项最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
A. 网织红细胞计数减低
B. 周围全血细胞减少
C. 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D. 骨髓细胞培养集落生长能力降低
E. 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
4. [单选题]通常机体止血最快速的反应是
A. 血小板黏附
B. 血小板聚集
C. 血管收缩
D. 凝血因子活化
E. 纤溶系统激活
5. [单选题]若存在血小板抗体,为了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最理想的方法为
A. 加大血小板的输注剂量和次数
B. 输注浓缩血小板
C. 输注冰冻血小板
D. 输注亲属的血小板
E. HLA和HPA配合的血小板
6. [单选题]将红细胞悬液分别加到血型卡的两个区域内,再分别加入抗“A”和抗“B”血清,检测结果:血“AB”型。选择错误的描述
A. 属于直接凝集反应
B. 属于间接凝集反应
C. 红细胞为颗粒性抗原
D. 红细胞是凝集原
E. 抗血清是凝集素
7. [多选题]可出现BCR/ABL融合基因的疾病有
A.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 MDS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 急性红白血病
8. [单选题]唯一能在正常时出现于尿中的血浆酶是
A. 胰脂肪酶
B. 胰淀粉酶
C. 胰蛋白酶
D. 唾液淀粉酶
E. 胰多肽
9. [单选题]4℃保存血液标本,可使血液分析仪计数
A. PLT值减低
B. HCT值增加
C. RBC值减低
D. RDW值增加
E. WBC值减低
10. [单选题]血小板无力症的遗传方式是( )。
A. 性连锁显性遗传
B. 性连锁隐性遗传
C.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E. 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
11. [单选题]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凝集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所不同的是
A. 血小板不被激活
B. vWF不参与
C. GPⅡb/Ⅲa起主要作用
D. 与GPⅠb/Ⅸ/Ⅴ复合物无关
E. 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相关
12. [单选题]PAS反应中,雪夫试剂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A. 乙醇
B. 过碘酸液
C. 无色品红
D. 盐酸
E. 偏重亚硫酸盐
13. [单选题]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特异的指标是
A. 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
B. 外周血中幼稚粒细胞增高
C.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D. 骨髓增生程度极度活跃
E. Ph染色体阳性
14. [单选题]贫血、黄疸和脾肿大最可能是下列哪种疾病的临床表现 ( )
A. 血红蛋白病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再生障碍危象
D. 骨髓纤维化
E. 慢性失血性贫血
15. [单选题]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横轴上,从均值μ到μ+1.96倍的标准差的面积为( )
A. 0.95
B. 0.45
C. 0.975
D. 0.475
E. 0.99
16. [多选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升高常见于( )。
A. 病毒感染早期
B.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C. Down综合征
D. 器官或骨髓移植受者
E. 免疫抑制治疗患者
17. [多选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WHO,2008),正确的是
A. Hb 男>18.5g/L,女>16.5 g/L
B. 存在JAK2V617F或相似突变
C. 骨髓三系增殖
D. 内源性红系集落生成
E. 血清EPO水平降低
18. [单选题]除哪一项外,其他均有助于鉴别戈谢病与尼曼-匹克病 ( )
A. PAS染色
B. ACP染色
C. 骨髓细胞学常规检查
D. 肝、脾、淋巴结肿大程度
E. 类脂代谢有关酶活性的测定
19. [单选题]以下关于伤寒沙门菌感染后,人体免疫情况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病愈后,有牢固的免疫力
B. 主要是细胞免疫
C. 血流中的特异性抗体对胞内菌作用很大
D. 胃肠炎的恢复与局部生成的分泌性IgA有关
E. 可形成健康携带者
20. [多选题]增生性贫血包括 ( )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溶血性贫血
C. 血红蛋白病
D. 失血性贫血
E. 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