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肿瘤放射治疗医学卫生技术中级冲刺密卷单选题答案(V4),更多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中级职称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对高能电子束描述正确的是
A. 在组织中具有一定射程,射程与电子能量成正比
B. 与深部X线特点相同
C. 从体表到某一深度,剂量分布不均
D. 组织内等剂量曲线变化不明显
E. 骨、脂肪、肌肉等对电子束的吸收差别较大
2. [单选题]医学伦理学的实践性表现在( )
A. 医学伦理学的内容深刻反映时代的经济、社会要求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B. 古代医者把尊重和保护病人的健康和生命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C. "普同一等"、"一视同仁"是古今中外医学共有的伦理观念
D. 古代的医德规范今天仍然有规范医者的价值
E. 医学伦理学的思想内容是医学实践和科学进步提出的客观要求
3.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食管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重建的常用手术方法?
A. 结肠代食管术
B. 空肠代食管术
C. 食管胃转流吻合术
D. 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
E. 主动脉弓下食管胃吻合术
4.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乳癌的临床表现
A. 肿块生长速度较快
B. 癌块表面皮肤凹陷
C. 肿块表面光滑,活动度良好
D. 桔皮样外观
E. 最早表现为无痛,单发小肿块
5. [单选题]宫颈癌的好发部位是
A. 宫颈鳞状上皮
B. 宫颈柱状上皮
C. 宫颈鳞状上皮化区
D. 宫颈鳞、柱状上皮交接处
E. 宫颈鳞状上皮化生区
6. [单选题]放射线作用于细胞的最重要的靶是
A. DNA
B. RNA
C. 细胞膜
D. 线粒体
E. 蛋白质
7. [单选题]关于我国放射治疗的发展史描述正确的是
A. 我国的放射治疗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
B. 中华放射肿瘤学会是1987年成立的
C. 1988年起发行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D. 2001年的调查显示直线加速器的数量为342台
E. 2001年的调查显示开展放射治疗的医院有264家
8.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分为几个类别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E. 7个
9. [单选题]医学伦理学最突出的特征是( )
A. 实践性、继承性
B. 时代性、人道性
C. 人道性、全人类性
D. 全人类性、继承性
E. 人道性、实践性
10. [单选题]在食道癌胸段前野和两后野等中心定位时,当机架及小机头转回零位,此时源皮距93cm时,此时肿瘤深度是
A. 7cm
B. 8cm
C. 6cm
D. 3cm
E. 13cm
11. [单选题]在乳房的物理检查中应避免
A. 按一定顺序检查乳房
B. 先检查健侧再检查患侧乳房
C. 用手抓捏乳房及肿物以体会肿物情况
D. 用手指面轻按滑动检查腋窝淋巴结情况
E. 需观察乳头溢液量和色泽
12. [单选题]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分级取决于
A. 细胞的异型变程度
B. 上皮的基底膜是否完整
C. 上皮细胞核染色质的分布
D. 子宫颈糜烂的面积及深度
E. 异型细胞侵犯上皮的范围
13. [单选题]道德最显著的特征是( )
A. 继承性
B. 实践性
C. 自律性
D. 他律性
E. 客观性
14. [单选题]肺癌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A. 鳞状细胞癌
B. 小细胞癌
C. 腺癌
D. 大细胞癌
E. 细支气管肺泡癌
15. [单选题]目前公认的术后放疗的作用为
A. 提高无瘤生存率
B. 提高总生存率
C. 降低局部复发率
D. 没有并发症
E. 无不良反应
16.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我国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
A. 病变长度
B. 病变范围
C. 有无转移
D. 消瘦和贫血程度
E. 病理形态和病理切片
17. [单选题]下列哪项选择是错误的
A. 颈部大面积皮肤缺损选用胸大肌皮瓣
B. 口底及半舌体缺损宜选用颏下岛状皮瓣
C. 全鼻再造宜选用吻合血管的前臂桡侧皮瓣
D. 义齿修复宜选用胸大肌带肋骨的肌皮瓣
E. 颈段食管狭窄修复宜选用空肠游离移植
18. [单选题]有关放射增敏剂与剂量效应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放射增敏剂使肿瘤组织的量效曲线左移
B. 放射增敏剂使正常组织的量效曲线右移
C. 放射增敏剂使肿瘤组织的量效曲线上移
D. 放射增敏剂使正常组织的量效曲线下移
E. 以上说法都不对
19. [单选题]据上颌窦癌手术抬疗原则,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A. 肿瘤侵犯顶壁,术前行放疗,瘤体缩小,术中探查与眶内软组织无明显粘连,可保留眶内
B. 术前放疗后肿物明显缩小,可行部分上颌骨切除
C. 面颊部软组织有肿瘤浸润者,不宜姑息保留
D. 颧骨已受侵,需将颧骨大部分或全部切除
E. 应常规切除筛窦,开放碟窦,采用一切手段清除残余肿瘤
20. [单选题]宫颈活检的病理报告为“鳞状上皮化生”,临床上应认为是
A. 无病变
B. 良性病变
C. 癌前病变
D. 低度恶性病变
E. 高度恶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