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蛛网膜下隙出血引起下列哪些脑脊液循环的病理改变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19-09-14  [手机版]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蛛网膜下隙出血引起下列哪些脑脊液循环的病理改变"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神经内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多选题]蛛网膜下隙出血引起下列哪些脑脊液循环的病理改变

A. 颅内容量增加
B. 阻塞性脑积水
C. 化学性脑膜炎
D. 交通性脑积水
E. 下丘脑功能紊乱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多选题]自主神经反射检查包括

A. 发汗试验
B. 竖毛试验
C. 脊髓自主反射
D. 皮肤划纹试验
E. 卧立位试验

正确答案 :ABDE


[多选题]对心的系统连属,描述正确的是( )

A. 心在体合脉
B. 心在窍为舌
C. 心在志为喜
D. 心在液为汗
E. 与小肠相表里

正确答案 :ABCD


[多选题]五行学说对人体生理现象的解释体现在( )

A. 说明五脏和六腑的相互关系
B. 说明五脏的生理特性
C. 阐释五脏和经脉的相互关系
D. 阐释脏腑的表里关系
E. 阐释五脏的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 :ABCDE


[多选题]下列哪项疾病与对应的症状、体征的组合是正确的

A. 一侧脑桥病变:病侧周围性面瘫、外展神经瘫+对侧肢体偏瘫
B. 中耳炎累及面神经管:中耳炎表现+周围性面瘫
C. 鼓索支以上面神经病变:单侧周围性面瘫+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
D. Guillain-Barre综合征:四肢弛缓性瘫+双侧周围性面瘫
E.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单侧周围性面瘫

正确答案 :ABCDE


[多选题]关于胼胝体变性,叙述正确的有

A. 常见于胃肠道手术后
B. 病理改变主要为胼胝体脱髓鞘及坏死
C. 脑电图可以表现为周期性三相波
D. 死亡原因通常为其并发症
E. 急性期可以表现为智力减退或昏迷

正确答案 :BCDE

解析:急性发病突然,表现昏迷和严重的神经紊乱;亚急性表现为严重的持续性呆傻;慢性的特点为分离综合征和渐进性痴呆。其预后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胼胝体变性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胼胝体中层坏死、脱髓鞘、软化灶形成,可累及部分或整个胼胝体,也可侵犯前、后联合及其它白质;组织学检查胼胝体病变区内可见不同程度的髓鞘脱失,伴反应性胶质增生,病变中心区髓鞘和少枝细胞几乎消失,而轴索改变较轻。坏死区境界较清晰,可呈小囊状并伴有大量巨嗜细胞浸润,特别是病灶周边区。脱髓鞘和坏死可同时出现,也可在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时期单独存在。并且多数病例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内可出现对称性脱髓鞘改变,肉眼显示许多灰色病灶区。根据临床经验在急性期可以表现为智力减退或昏迷,脑电图检查结果表现为周期性三相波,病理改变主要是为脱髓鞘坏死,致死的原因为其并发症。选ACDE


[多选题]下述结果中符合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电生理改变有( )

A. 在脑干、颈、胸、腰骶段脊髓所支配的肌肉均记录到神经源性损害的表现
B. 进行性失神经电位(如纤颤电位、正锐波)与慢性神经再生(宽时限、高波幅的运动单位电位)的表现共存
C. 运动神经传导测定显示远端潜伏期正常,传导速度正常
D. 感觉神经传导测定结果正常
E. 运动神经传导可见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以及运动神经部分传导阻滞现象

正确答案 :ABCD


[单选题]易于导致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喘息胸痛等症状的邪气是( )

A. 暑邪
B. 燥邪
C. 风邪
D. 寒邪
E. 湿邪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寸口脉,右手关所候脏腑是( )

A. 肝胆
B. 脾胃
C. 肺
D. 心
E. 肾

正确答案 :B


[多选题]DMD的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有

A. 肌电图呈现肌源性肌电损害
B. 肌肉MRI检查提示变性的肌肉有"虫蚀现象"
C. 血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显著增高
D. 高AchRAb效价
E. 抗肌萎缩蛋白基因检查可发现基因缺陷

正确答案 :ABCE

解析: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MD), 也称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 ( OMIM 310200 ) 。是最常见的一类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出生时的活动如抬头、坐姿等均正常,自 1 岁以后开始逐渐出现站立和行走困难,首先影响骨盆带肌肉,以后累及肩胛带肌肉。患儿动作笨拙,易跌倒,走路摇摇晃晃,登楼梯或由坐、卧位起立困难。随着病变的进展,臀中肌无力导致行走时呈特殊的鸭步,患儿从仰卧位起立时需先翻转为俯卧,再以双手支持地面和下肢缓慢地站立,称为 Gower 氏征。患儿双侧腓肠肌逐渐呈假性肥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表现为行为异常。病变呈进行性加重,常到 10 岁时已不能行走,大多数患儿最终卧床不起,并发痉挛、褥疮、肺炎而在 20 岁前死亡。 BMD (良性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较轻,可存活到成年以后。 约 1/4 的患儿有智力低下,血中磷酸肌酸激酶( CRK )浓度显著升高,可达正常值的 1万倍,肌电图显示肌病的改变伴有较轻的失神经支配电位;肌肉活体组织检查可见肌纤维坏死与再生同时存在,并有结缔组织增生。故选ABCD。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kz43e0.html
  • 下一篇: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的危险性包括 下列哪些表现对蛛网膜下隙出血有诊断价值下列穴位中,治疗感冒、风疹首选( )真性球麻痹的病损部位是抗癫痫药物的用药治疗原则是足少阳胆经作为阳经循行于( )Horner征的表现不包括哪些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常见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