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肿瘤内科学中级职称精选在线题库(H1),更多肿瘤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 )。
A. 现场实验、社区干预
B. 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C.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方法研究
D. 生态学研究、临床实验
E. 以上均是
2. [单选题]观察晚期食管癌在食管腔内生长情况( )。
A. CT 扫描
B. 食道钡餐造影
C. MRI 检查
D. B 超检查
E. 内腔镜超声
3. [单选题]关于肾癌的流行病学统计,下列正确的是( )。
A. 与摄入脂肪过高无关
B. 美洲发病率最高
C. 高发年龄以50~60岁居多
D. 农村高于城市
E. 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0%
4. [单选题]下列不是早期食管癌的临床表现的是( )。
A. 进食时胸骨后不适或疼痛
B. 食管内异物感
C. 进行性吞咽困难
D. 食物停滞感
E. 进食时胸骨后烧灼感
5. [单选题]目前治疗侵袭性NHL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是
A. CHOP样方案
B. ProMACE-MOPP方案
C. ProMACE/cytaBOM方案
D. MOPP方案
E. MINE方案
6. [单选题]中央型肺癌发生部位是
A. 细支气管开口以上
B. 主支气管开口以上
C. 段支气管开口以上
D. 叶支气管开口以上
E. 毛细支气管开口以上
7. [单选题]第一个被克隆的抑癌基因是( )。
A. P53
B. P16
C. Rb
D. PTEN
E. P15
8. [单选题]下列有关外耳道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女性多于男性
B. 最常见的症状是耳道溢液和耳痛
C. 病理分类中腺样囊腺癌最多见
D. 外耳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绝大多数在50~60岁之间
E. 乳突凿开术配合以计划性放疗,是有效常用的治疗方法
9. [单选题]同样分期的下咽癌,发生于以下哪个部位的预后最好
A. 梨状窝内侧壁
B. 梨状窝顶壁
C. 环后区
D. 咽侧壁
E. 咽后壁
10. [单选题]下列哪一种情况,适合全肺切除术
A. Pancoast瘤
B. 叶支气管肿瘤
C. 支气管肿瘤,未侵及隆突,心包受侵
D. 隆突受侵
E. 周围性肺癌
11. [单选题]止痛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除外( )。
A. 个体化给药
B. 按阶梯给药
C. 按时给药
D. 口服给药
E. 不要随便调整剂量
12. [单选题]下列肿瘤手术治疗不作为首选的是( )。
A. 鼻咽癌
B. 大肠癌
C. 软组织肿瘤
D. 乳腺癌
E. 睾丸肿瘤
13. [单选题]患者,男,51岁,因“鼻塞伴头痛半年”就诊,鼻咽镜检查发现右侧鼻咽部黏膜隆起明显,行活检明确为鼻咽腺样囊性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鼻咽腺样囊性癌倾向于局部浸润生长,较鼻咽低分化鳞癌更容易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
B. 该类型鼻咽癌多数对放疗不敏感,所以该患者应该以手术+化疗的模式治疗
C. T/MR)明确分期,如局部病变范围广,放疗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D. 由于该类型放疗所需总剂量高,一般要达到80Gy左右,因此选择IMRT治疗更有利于保护重要组织器官,同时在射野上尽量避开颅神经及其走行部位
E. 腺样囊性癌预后极差,绝大部分患者在确诊后1年死亡
14. [单选题]男性,50岁,咳血丝痰2次,无胸痛及咳嗽。X线示:左肺舌叶圆形阴影,直径约2.5cm,边缘不毛糙,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正常,应采取哪个手术治疗方案较为合理
A. 肺左上叶切除
B. 肺左舌叶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
C. 舌叶切除术加术后放疗
D. 舌叶切除术加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E. 左全肺切除术
15. [单选题]TAM的疗效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A. 淋巴结状况
B. Her2表达状况
C. 肿块大小
D. ER状况
E. 绝经状况
16. [单选题]下列哪项技术不适用于前列腺癌放疗
A. 调强放疗
B. 三维适形放疗
C. 粒子植入照射
D. 内用核素放疗
E. 4野常规等中心外照射
17. [单选题]有关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
A. 肿瘤位于胸前者应避免损伤胸3~4、交感神经而导致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
B. 一经诊断,原则上应早期手术切除
C. 多数肿瘤与肋间神经或交感神经有联系
D. 大都有完整的包膜,易于完整摘除
E. 来源于迷走神经者要注意勿损伤喉返神经
18. [单选题]属于良性的是下列哪种肿瘤?( )
A. 神经鞘瘤
B. 精原细胞瘤
C. 黑色素瘤
D. 淋巴瘤
E. 肾母细胞瘤
19. [单选题]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的最准确的诊断手段是( )。
A. 磁共振成像
B. CT扫描
C. 骨ECT
D. 活检
E. 免疫组化
20. [单选题]下列情况下,不考虑首选放疗的是( )。
A. 颅内转移
B. 脊髓压迫
C. 骨转移
D. 上腔静脉压迫
E. 双肺多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