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卫生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中医内科副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模拟练习题(G8)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3-18   [手机版]    

卫生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中医内科副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模拟练习题(G8)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中医内科副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模拟练习题(G8),更多中医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瘿病证属肝火旺盛者,最佳选方是

A. 栀子清肝汤
B. 丹栀消遥丸
C. 龙胆泻肝汤
D. 二冬汤
E. 知柏地黄汤


2. [单选题]《评热病论》“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因为

A. 邪却而精胜
B. 精衰而邪胜
C. 伤津而正衰
D. 热邪扩张
E. 津气两伤


3.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是脾胃虚寒型呕吐的症状

A. 饮食稍不慎即呕吐
B. 四肢不温
C. 面色苍白
D. 朝食暮吐
E. 呕吐时作时止


4. [单选题]症见精神抑郁,神志呆钝,胸闷叹息,忧虑多疑,自语或不语,不思饮食。舌苔薄白或腻,脉弦细或弦滑。证属

A. 忧郁伤神
B. 痰火扰神
C. 气虚痰结
D. 风痰闭窍
E. 痰气郁结


5. [单选题]益母草最宜于的水肿是

A. 风水证
B. 脾虚水肿
C. 肾阳虚水肿
D. 水瘀互阻水肿
E. 寒湿水肿


6. [单选题]眩晕的病因病机,与下列哪项有关

A. 痰湿中阻,升降不利
B. 肝阳上亢,上扰清空
C. 肾精不足,髓海空虚
D. 气血亏虚,脑失所养
E. 以上都是


7. [单选题]小儿脐风上下口唇紧,聚不能吮乳称为

A. 口张
B. 口噤
C. 口撮
D. 口僻
E. 口振


8.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实喘的特征是

A. 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
B. 气粗声高
C. 痰鸣咳嗽
D. 脉象微弱
E. 起病急,病程短


9. [单选题]表证之“恶寒”,是由于

A. 风性开泄腠理疏松
B. 阳虚卫外不固
C. 外邪束表卫阳闭郁
D. 心肺气虚
E. 邪气伤津耗气


10. [单选题]茯苓与薏苡仁具有的共同功效是

A. 安神
B. 除痹
C. 通乳
D. 解毒
E. 健脾


11. [单选题]患者因身劳汗出,常衣里冷湿,日久腰部酸楚冷痛,身体沉重,腰重如带五千钱;但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治宜

A. 甘草干姜汤
B.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C. 苓桂术甘汤
D. 甘姜苓术汤
E.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12. [多选题]下列哪些方可用于治疗胎动不安( )

A. 桂枝汤
B. 当归散
C. 白术散
D. 附子汤
E. 胶艾汤


13. [单选题]初步提出内伤杂病与外感病的厥之不同点的医著是

A. 《临证指南医案》
B. 《卫生宝鉴》
C. 《景岳全书》
D. 《医林改错》
E. 《证治要诀》


14. [多选题]淋证的病因可归纳为

A. 外感湿热
B. 饮食不节
C. 情志失调
D. 禀赋不足
E. 劳伤久病


15. [多选题]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止痢的药物有

A. 白头翁
B. 马齿苋
C. 金银花
D. 鸦胆子
E. 葛根


16. [多选题]叶天士认为,三焦之邪不得从外解,必致成里结。“里结”在哪些脏腑:( )

A. 脾
B. 肺
C. 募原
D. 肠
E. 胃


17. [单选题]患者腹大胀满不舒,早宽暮急,面色苍黄,脘闷纳呆,神倦怯寒,四末不温,尿少不利,舌淡胖而紫,脉沉弦无力,其治法为

A. 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B. 健脾益气,理气消胀
C. 健脾化湿,行气散满
D. 行湿散满,理气消胀
E. 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18. [多选题]黄疸主要表现有

A. 爪甲黄
B. 目黄
C. 身黄
D. 尿黄
E. 舌黄


19. [多选题]常用治热痹的药物有

A. 防己
B. 秦艽
C. 桑枝
D. 桑叶
E. 忍冬藤


20. [单选题]"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闪挫,有积痰"出自于

A. 《诸病源候论》
B. 《丹溪心法》
C. 《医宗金鉴》
D. 《景岳全书》
E. 《杂病源流犀烛》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k4exnl.html
  • 下一篇:副高医学高级职称考试宝典中医内科副高高级职称真题案例分析题正确答案(G8) 四肢厥冷,二便自遗。唇淡舌润,尿频尿急,两胁胀满疼痛,膀胱气化不利# 湿热蕴结大肠 湿热蕴结肝胆 湿热郁阻脾胃主色与客色 客色与病色 常色与病色 善色与恶色# 主色与病色辛温通阳 辛温发散 辛凉发散 辛润活血# 辛开苦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