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正高医学职称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内科卫生高级职称(正高)历年考试真题试卷(K2)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4-21   [手机版]    

正高医学职称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内科卫生高级职称(正高)历年考试真题试卷(K2)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医学职称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内科卫生高级职称(正高)历年考试真题试卷(K2),更多中西医结合内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肾阳衰惫型癃闭的主要临床表现

A. 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
B. 排出无力
C. 面色白
D. 神气怯弱
E. 畏寒怕冷


2. [多选题]温邪的特异栓体现在( )

A. 从外侵袭人体
B. 温热性质显著
C. 易消耗人体阴津
D. 具有特定的侵犯部位
E. 直接导致精神异常


3. [多选题]《素问·痿论》所说的"肝热"的诊断要点包括( )

A. 色苍
B. 色黑
C. 爪枯
D. 肉蠕动
E. 齿槁


4. [多选题]患者遍体浮肿,皮肤绷紧光亮,兼气粗喘满,倚息不得卧,脉弦有力,系胸中有水,可用

A. 猪苓汤
B. 葶苈大枣泻肺汤
C. 五苓散
D. 真武汤
E. 五皮饮


5. [多选题]高血脂症体格检查应注意有无特征性的

A. 黄斑瘤
B. 结节性黄瘤
C. 发疹性黄瘤
D. 手掌块状黄瘤
E. 幼年角膜环


6. [单选题]《灵枢·五变》中“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揭示了下述何种观点

A.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B. 因地制宜
C. 体质不同,发病各异
D. 因时制宜
E. 风为百病之长


7. [多选题]关于慢性胃窦炎,正确的说法

A. 绝大多数由Hp感染所致
B. 常有遗传素质参与发病
C. 可见舌炎,舌萎缩
D. 胃液分析示胃酸分泌正常或增多
E. 可并发恶性贫血


8. [多选题]太阴病“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是因为( )

A. 脾阳下陷,阴液下竭
B. 病转阳明
C. 脾阳来复
D. 腐秽自行排出
E. 脾肾阳衰,阳亡阴涸


9. [单选题]桃核承气汤中,用桂枝的主要作用是

A. 调和营卫
B. 通阳化气行水
C. 通经活血
D. 温通心阳
E.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10. [单选题]对《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的错误理解是

A. 肾精源于先天,充于后天
B. 肾主藏精,有藏有泻
C. 肾精之盛衰,关系全身之盛衰
D. 肾司气化
E. 五藏精气充盛,肾才能泄精


11. [单选题]《百病始生》“两实相逢,众人肉坚”,“两实”是指

A. 正常气候与正气充实
B. 邪气盛实与正气充实
C. 合理调养,正气更盛
D. 气与血充实而不衰
E. 以上均不是


12. [多选题]肝癌三期的临床表现包括

A. 明显恶病变
B. 昏迷
C. 黄疸
D. 腹水
E. 远近转移


13. [多选题]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中,反映其水饮内停的主要表现有( )

A. 胸胁满微结
B. 往来寒热
C. 小便不利而渴
D. 不呕
E. 但头汗出


14. [多选题]脾痹的症状表现有( )

A. 四肢解堕
B. 咳
C. 呕汁
D. 肌绝
E. 痞闷不舒


15. [多选题]知柏地黄丸主治病证为

A. 膏淋虚证
B. 血淋虚证
C. 气淋虚证
D. 尿浊偏肾阴虚
E. 劳淋


16. [单选题]《水胀》认为出现腹大身尽肿、皮厚、按之凹陷不起、腹色不变者,其病证当属

A. 肤胀
B. 鼓胀
C. 水胀
D. 肠覃
E. 气胀


17. [多选题]复元活血汤中有的药物是

A. 柴胡
B. 桃仁
C. 红花
D. 穿山甲
E. 三棱


18. [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

A. 阳生阴长
B. 阳杀阴藏
C. 阴静阳躁
D. 阳化气,阴成形
E. 水为阴,火为阳


19. [单选题]《灵枢·本藏》认为六腑具有的功能是

A. 化水谷而行津液
B. 化糟粕而行津液
C. 化水谷而行阴阳
D. 化糟粕而行浊气
E. 以上都是


20. [单选题]《金匮要略》黄疸病篇中,重点论述的内容是

A. 火劫发黄
B. 燥结发黄
C. 女劳发黄
D. 寒湿发黄
E. 湿热发黄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jevql3.html
  • 下一篇:2024卫生正高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内科卫生正高高级职称考试模拟题库(K2) 复往来寒热# 呕不止,脾胃虚寒# 以上均不是胃痛隐隐 胃脘隐隐灼痛# 胃脘灼热 似饥而不欲食# 口燥咽干#乌头汤,温经散寒,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显著,致寒气蕴蓄于胃,胃失和降,并可循手太阴之脉
  • 在线题库
    考试专栏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