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职称(副高)考试宝典2024内科副高医学高级职称历年考试真题下载(N9),更多内科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诊断肝性脑病最有参考价值的是
A. 血气分析
B. ALT测定
C. 脑电图检查
D. AFP测定
E. 血氨测定
2. [单选题]下列关于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因大多可经静脉注射维拉帕米而终止,也被称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B. 因为与左后或左前分支的Purkinje纤维有关也被称为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
C. 其发生机制是折返性机制
D. 以左后分支相关的起源占绝大多数,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和电轴左偏
E. 以左后分支相关的起源占绝大多数,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和电轴右偏
3. [单选题]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ARDS的原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增加肺脏功能残气量
B. 扩张萎陷的肺泡
C. 增加吸入氧浓度
D. 促进肺泡水肿消退
E. 减少肺内动静脉分流
4. [单选题]"头为诸阳之会"是由于( )
A. 头居上部,且有阳经分布
B. 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均在头面部交接
C. 有"阳脉之海"之称的督脉上行于脑
D. 与阴经相表里的阳经输送气血于脑
E. 头为五脏六腑精气会聚之所
5. [单选题]心电图的概念正确的是
A. 利用心电图机记录心室活动形成的曲线
B. 心电图机不能从体表获得心动周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C. 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
D. 利用心电图机记录心脏每搏输出量
E. 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秒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
6. [单选题]X线阴影具有易变性,易形成单个或多发的液气囊腔
A. 肺炎球菌肺炎
B. 金葡菌肺炎
C. 克雷伯杆菌肺炎
D. 病毒性肺炎
E. 肺炎支原体肺炎
7. [多选题]可使血清尿素氮升高,但肌酐不升高的有
A. 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前性少尿
B. 上消化道出血
C. 严重创伤
D. 高蛋白饮食
E. 甲状腺功能亢进
8. [多选题]心包积液的心电图表现有
A. ST段抬高,(aVR除外)弓背向下
B. QRS低电压
C. 电交替
D. 常有心动过速
E. 以上均不是
9. [单选题]十二经脉中,多气多血的经脉是( )
A. 手、足阳明经
B. 手、足太阴经
C. 手、足太阳经
D. 手、足少阴经
E. 手、足少阳经
10. [单选题]男性,34岁。间歇发生呕血1周,每次量300~1000ml,伴有柏油样便一日两次,否认肝炎病史。查体:贫血貌,心率100次/分,血压正常。最可能的病因是
A. 胃十二指肠溃疡
B. 出血性胃炎
C. 门脉高压症
D. 肝内胆道感染
E. 胃十二指肠肿瘤
11. [单选题]关于血友病甲错误的是
A. 为性连锁隐性遗传
B. 多在幼年发病
C. 常有皮肤黏膜出血
D. 凝血时间延长
E.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
12. [多选题]一患者,突然发生胸痛,伴面色苍白、大汗,BP80/40mmHg,对协助早期诊断有意义的检查是
A. 肺通气和灌注扫描
B. 心电图
C. 胸部X线检查
D. 血气分析
E. 血常规检查
13. [多选题]血管炎血管受损害的机制是
A. 免疫复合物和激活的补体在血管壁和受损害组织的沉积
B. 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
C. 抗管壁细胞的抗体反应
D. 热休克蛋白作用
E. 抗体依赖的细胞毒反应
14. [单选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最主要的死因是
A. 上消化道出血
B. 月经量过多
C. 颅内出血
D. 鼻出血
E. 血尿
15. [单选题]随着疾病的进展,何者脾大最显著 ( )
A. 急粒白血病
B. 急单白血病
C. 急淋白血病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16. [单选题]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血清阴性是指
A. 抗核抗体阴性
B. RH阴性
C. 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与普通人群一致
D. HLA-DR4阴性
E.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阴性
17. [多选题]五行学说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具体体现为( )
A. 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
B. 确定治则治法
C. 指导脏腑用药和针灸取穴
D. 帮助纠治精神情志病变
E. 预测疾病的传变
18. [单选题]心内膜心肌活检术的最常用途径
A. 右颈内静脉途径
B. 右股静脉途径
C. 右股动脉途径
D. 开胸途径
E. 经皮穿刺活检
19. [多选题]布鲁菌病的临床诊断需要做的检查包括
A. 血培养
B. 血清凝集试验
C. 尿培养
D. 尿常规
E. 腹部B型超声
20. [单选题]患者女性,29岁,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下列不符合其诊断的是
A. 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喷射性收缩期杂音
B. 胸痛
C. 胸部X线示心影明显增大
D. 心电图有病理Q波
E. 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