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胸心外科医学高级职称(副高)历年考试真题集锦(V3),更多胸心外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属于阳虚和气虚共证的有( )
A. 舌质淡胖,有齿痕
B. 脉细虚大
C. 自汗懒言
D. 形寒肢冷
E. 倦怠乏力
2. [多选题]下面关于左心室双出口的描述,正确的有( )
A. 两根大动脉均起源于左心室,两根动脉开口位于同一平面
B. 左心室双出口大多不合并室间隔缺损
C. 主动脉和肺动脉的氧饱和度几乎相等
D. 左心室双出口往往存在双动脉下圆锥
E. 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半月瓣和二尖瓣之间均连续
3. [单选题]治疗张力性气胸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吸氧
B. 粗针头排气
C. 皮下气肿切开排气
D. 胸腔闭式引流
E. 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4. [单选题]右血胸患者,急诊入院。查体:脉搏120次/分,血压10.7/6.7kPa,气管左移,输血同时作右胸闭式引流术,第1小时引流量200ml,第二小时为250ml,第三小时为180ml,血压虽经输血不见回升,此时最有效的处置是
A. 继续输血补液
B. 给止血药
C. 剖胸探查止血
D. 闭式引流加负压吸引
E. 给血管活性药
5. [单选题]有关缺水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高渗性缺水细胞内缺水>细胞外缺水
B. 低渗性缺水细胞外缺水>细胞内缺水
C. 等渗性缺水时水和钠成比例急剧丧失
D. 高渗性缺水时缺水>缺钠
E. 高渗性缺水时血清钠浓度>155mmol/L
6. [单选题]有关恶性肿瘤的TNM分期法,下列错误的是
A. 肿瘤临床诊断分期,适用于体表肿瘤
B. 肿瘤手术时的分期,适用于腔内恶性肿瘤
C. 肿瘤术后病理分期,病理检查切除标本的分期
D. 肿瘤再治疗分期,不需再重新明确肿瘤的范围
E. 肿瘤尸检分期
7. [单选题]男性,28岁,脾切除术后第10日,高热,左上腹疼痛,三日后出现胸痛,胸片示左侧膈肌抬高,胸穿抽出黄色混浊液体,血培养(–),左侧胸腔积液为
A. 反应性积液
B. 手术时损伤膈肌污染胸腔引起脓胸
C. 膈下感染经膈肌淋巴管致脓胸
D. 细菌经血运到右胸腔引起脓胸
E. 细菌经血运到右肺,形成肺脓肿破溃形成脓胸
8.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正常舌象的是( )
A. 舌体柔软
B. 舌体活动自如
C. 舌质淡嫩少苔
D. 舌质淡红
E. 舌苔薄白
9. [多选题]颈部和胸骨旁纵隔镜均无法取得的纵隔淋巴结是
A. 6组
B. 5组
C. 8组
D. 9组
E. 7组
10. [单选题]哪一项不是低位食管癌术后胸腔内残胃排空障碍的诱发因素
A. 幽门成角
B. 迷走神经干被切断
C. 合并硬皮病
D. 吻合口狭窄
E. 合并糖尿病
11. [单选题]新生儿主动脉瓣狭窄的特点除外
A. 心内膜纤维弹性组织增生
B. 可出现差异性发绀
C. 可出现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D. 外周动脉搏动减弱
E. 早期治疗均可行双心室矫治
12. [单选题]真菌性脓毒症临床表现中,不包括
A. 突然发生寒战、高热
B. 周围血象常可出现类白血病样反应
C. 一般情况迅速恶化、神志淡漠、嗜睡、休克
D. 常有皮疹
E. 可有消化道出血
13. [多选题]属于祛风剂的是( )
A. 川芎茶调散
B. 镇肝熄风汤
C. 独活寄生汤
D. 天麻钩藤饮
E. 麻杏石甘汤
14. [单选题]手少阳三焦经在头面部的循行过眼、耳、口、鼻、咽喉等五种器官中的( )
A. 一种
B. 二种
C. 三种
D. 四种
E. 五种
15.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胸外伤常用的诊断方法 ( )
A. 询问受伤机制
B. B超检查
C. 体格检查
D. 胸部X线检查
E. 胸膜腔或心包腔穿刺
16. [单选题]改良Heller术的手术要点不包括
A. 切断食管下段一侧所有环行肌纤维
B. 贲门部食管肌层切开长度不超过2cm
C. 食管下段肌层切开长度至少应达8~10cm
D. 常规做胃底折叠术以防胃一食管反流
E. 术中应注意勿损伤胃一食管返折
17. [单选题]湿邪致病可见尿少、水肿等症的主要原因是( )
A. 湿性趋下,水湿易滞于下肢
B. 湿性重浊
C.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D. 湿性黏滞,排泄不畅
E. 湿性黏滞,疾病缠绵难愈
18. [单选题]地龙可用于( )
A. 胃寒呕吐
B. 心悸失眠
C. 肝郁胁痛
D. 痰鸣喘息
E. 肾虚尿频
19. [单选题]Beck三联征的内容是
A. 呼吸困难,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B. CPK-MB及LDH、LDH2值明显升高
C. 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T波低平或倒置
D.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E. 静脉压升高、心搏微弱、动脉压降低
20. [多选题]下列治法中,符合"治痿独取阳明"原则的是( )
A. 补脾胃
B. 养肺阴
C. 清胃火
D. 祛湿热
E. 化食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