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疾病控制卫生职称副高考试模拟题(C9),更多疾病控制(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对于正态分布资料,可用于估计99%的参考值范围的是
A. (μ-σ)~(μ+σ)
B. (μ-1.96σ)~(μ+1.96σ)
C. (μ-2.58σ)~(μ+2.58σ)
D. -∞~(μ+1.96σ)
E. 0~(μ+1.96σ)
2.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防治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是指
A. 不得从事国务院各有关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B. 不得从事企事业单位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C. 不得从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D. 不得从事国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E. 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3. [单选题]直接非医疗成本是病人因病就诊或住院所花费的非医疗服务的个人成本,不包括
A. 假肢费用
B. 病人的伙食
C. 家属探视往返路费
D. 外地病人家属住宿费
E. 以上都不是
4. [单选题]大剂量具有降低血胆固醇水平的是
A. 硫胺素
B. 核黄素
C. 吡哆醇
D. 烟酸
E. 叶酸
5. [单选题]消除性免疫是指机体对某种寄生虫
A. 部分消除
B. 全部消除
C. 对再感染有短期免疫力
D. 对再感染有长期免疫力
E. 既能消除虫体,又能对再感染产生完全抵抗力
6. [单选题]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B. 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C. 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D. 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E. 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
7. [单选题]下列能够发挥蛋白质互补作用的最佳食物搭配是
A. 花生和大豆
B. 大豆和奶粉
C. 小米和大米
D. 玉米和大豆
E. 赤豆和大米
8. [单选题]能引起鼻咽癌的生物因素为
A. 乙型病毒
B. 血吸虫
C. EB病毒
D. 丙肝病毒
E. 人乳头状瘤18型
9. [单选题]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最高的是
A. 谷类
B. 肉类
C. 蛋类
D. 奶类
E. 豆类
10. [单选题]疟疾产生黑尿热常与患者缺乏下列哪种酶有关:( )
A. 丙酮酸激酶
B.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C. 磷酸果糖激酶
D. 枸橼酸合成酶
E.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11. [多选题]"水"性具有的特征包括( )
A. 受纳
B. 寒凉
C. 滋润
D. 向下
E. 静藏
12. [单选题]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 性别、年龄和职业
B. 人群、时间和地区
C. 国外、国内和城乡
D. 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E. 民族、宗教和婚姻状况
13. [单选题]关于相对数,下列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A. 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
B. 常用相对数包括相对比,率与构成比
C. 比较时应作假设检验
D. 率与构成比虽然意义不同,但性质相近, 经常可以混用
E. 计算相对数时只要分母不太小
14. [单选题]下列哪条不是续发率的用途?
A. 比较不同传染病相对传染力的大小
B. 比较家庭大小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
C. 比较不同经济卫生条件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
D. 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
E. 病因不明疾病的病因调查
15. [单选题]效益是将治疗措施或卫生服务实施所获得的有用结果,不包括
A. 床位利用率的提高
B. 减少就医所造成的额外费用
C. 治愈的患者可以减少就医费用
D. 照顾者均可以重返工作岗位而获得收入
E. 治愈者本人可以重返工作岗位而获得收入
16. [单选题]为了探讨某一疾病在不同国家人群中的发病率差异是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所致,常用
A. 遗传流行病学方法
B. 血清流行病学方法
C. 移民流行病学方法
D.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E. 理论流行病学方法
17. [单选题]引起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流感病毒常见于
A. 甲型流感病毒
B. 乙型流感病毒
C. 丙型流感病毒
D. 甲型和丙型流感病毒
E. 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
18. [单选题]对于脑膜炎双球菌,下列哪项正确
A. 我国流行菌群以B群为主
B. 共13群,以XYZ群最常见
C. 革兰阳性双球菌
D. 在外界抵抗力强
E. 内毒素是其重要致病因素
19. [单选题]不属于预防性消毒的方法是
A. 饮水加氯消毒
B. 食具煮沸消毒
C. 剧场空气消毒
D. 生活用水消毒
E. 对痢疾病人每次所排粪便进行消毒
20. [单选题]关于伤寒沙门菌Vi抗原,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存在于菌体表面
B. 与细菌的毒力无关
C. 可阻止O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
D. 体内有菌存在时,可产生一定量的抗体
E. 测定Vi抗体有助于检出伤寒带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