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广阔肥沃的黑土地,也不是江南鱼米之乡。彼时的闽东,人均占有粮食低于全省水平。部分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还过着“吃粮靠返销”的日子。
“我在福建工作时,在山区干过,也在沿海干过。当时我就提出大食物观,肉、蛋、禽、奶、鱼、果、菌、茶……这些都是粮食啊。”
高潮春末夏初,雨后的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出现很多大蜗牛。它们粘在小区的路灯上,或者在夜晚从草丛里爬出来。有市民在公园的栈道上看到它们,还有的放在手中把玩。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告诉新京报记者,网友拍摄的图片均为褐云玛瑙螺,俗称非洲大蜗牛,是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之一。“非洲大蜗牛的体型比国内蜗牛大很多,市民们看到后尽量不要触碰。”市民在福建金鸡山拍到的非洲大蜗牛。受访者供图新京报:非洲大蜗牛常出现在哪些地方?有什么特点?赵力:据记载,非洲大蜗牛在上个世纪入侵我国。它们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活动,白天躲在阴凉潮湿的地方,如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下、垃圾堆中、枯草堆、土洞或乱石穴内,喜欢在雨后的夜晚出现。晚上8点以后开始爬出活动,晚上9点至11点是活动高峰期。次日早上5点左右返回原居地或就近隐藏起来。非洲大蜗牛在春末夏初开始出现,在雨后比较活跃。当气温下降到14℃时,它就会分泌出一种白色黏液膜,封闭壳口,进入冬眠,只留下一微小的小孔,供微弱的呼吸作用,以维持冬眠期间的生命活动。新京报:它们对于本土生物链有什么影响?赵力:非洲大蜗牛是杂食性动物,而且杂得离谱。它的食谱里包括农作物、树木、果树、蔬菜等500多种植物。要是实在没有东西吃的时候,它会取食同伴的尸体,甚至还会把水泥给啃掉。它们通过吃掉大量的本土植物,竞逐原生蜗牛,改变栖息地。非洲大蜗牛对农作物、观赏植物有很大危害,最有可能被蜗牛损坏的植物包括花园花卉等观赏植物、蔬菜(尤其是十字花科,葫芦科和豆科)、面包果、木薯和柚木的幼株。新京报:如果碰到这种蜗牛应该怎么办?赵力:在日常生活中要是见到这种蜗牛,尽量不要跟它接触,也不要当宠物养。非洲大蜗牛的体内携带着很多病毒和寄生虫,一些人想食用,但处理不当时会传播结核病和脑膜炎,严重时还会引起痴呆甚至死亡。我们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如果市民们发现某地有非洲大蜗牛集中活动,建议交给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处理,不要自己捕捉或者擅自用化学物质处理。如果触摸到非洲大蜗牛,注意清洗双手即可。新京报:如何区分非洲大蜗牛和中国本土的蜗牛?赵力:壳的形状和颜色都不是重点,主要看大小。我见过最大的非洲大蜗牛的壳长超过15厘米,据记载,有的甚至近20厘米长,有一个足球直径那么长。据我所了解,我国最大的蜗牛是坚螺属蜗牛。我采集到的标本,最大的壳直径5厘米左右。世界上最大的蜗牛,是非洲大蜗牛在西非的亲戚真玛瑙螺,壳长可接近30厘米,软体长达40厘米,重900克,因为目前没有入侵中国,我们还不必担心。所以比较简单的辨别方法是,在国内,壳长超过成人三指宽的就不要碰,基本都是非洲大蜗牛。市民在福建厦门小区里拍到的非洲大蜗牛。受访者供图新京报:还有哪种蜗牛建议市民不要触碰?赵力:危害大的主要是非洲大蜗牛和福寿螺,因为大家很有可能会碰到。福寿螺的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3月至11月,其中4月至6月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的高峰期。在这段时间内,福寿螺的卵块通常会在水田、池塘边以及杂草、作物植株或沟渠石壁上附着,呈现出桑葚般形状和粉红色的特征。再次提醒大家,各种野生的蜗牛都不要食用,因为都有可能携带寄生虫、病毒或细菌。新京报记者 郭懿萌编辑 杨海 校对李立军他常常提及一个观念——“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30多年前,习近平用“大粮食观”阐释农业发展观念的转变。今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巨变,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大食物观的思考也更加深刻。
一日三餐,柴米油盐。在保障口粮的基础上,让食物品类更加丰富、食物结构更加优化、食物供给更有保障,“大食物观”稳稳托起百姓舌尖上的幸福。
从森林到海洋,“大食物”的广度不断拓展;从农作物到微生物,“大食物”的品种不断增加。小小餐桌,悄然发生变化。主粮不“主”、副食不“副”,肉蛋奶、果蔬菌、水产品等正成为城乡居民餐桌上的“主旋律”。
在福建,人们充分利用森林立体空间,发展林下经济,养蜂、育禽、种植中药材、栽培食用菌,打造天然的“绿色食品工厂”。2023年福建省林下经济利用面积超3000万亩,产值超800亿元。
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把思路打开,向森林、向江河湖海、向丰富的生物资源要食物。这不仅是为了解决资源有限条件下“吃得饱”的问题,也是为了满足国民“吃得好、吃得健康”的需求。
深入调研后,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给习近平留下深刻印象。他主张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抓,发展乡镇企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宁德经济总量排在福建全省末位,俗称“闽东老九”。习近平到任这样一个“老少边岛穷”的沿海欠发达地区后不到3个月,就走遍了闽东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绝大部分乡镇。
“所以,我先后提出要建‘海上福州’和‘海上福建’。”“像重视耕地一样重视海域,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海洋开发,把加快经济发展的触角从陆地向海洋延伸”。
耕地给不了的,森林也可以给。在《闽东的振兴在于“林”——试谈闽东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中,习近平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
在2022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更形象地解释道,“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并以此强调“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从东北林海到黄土高原,从秦巴山区到乌蒙山区,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来到种植、养殖基地,考察“大食物”,关心百姓“舌尖上的幸福感”。
习近平在《福宁府志》中了解到霞浦三都澳海域有一片官井洋盛产大黄鱼,便推动大黄鱼科研攻关,破解人工养殖技术难题,开启了宁德全人工养殖大黄鱼的先河。
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的食物80%是主粮,一碗米饭配一点咸菜、一点辣椒,甚至酱油拌饭就是一顿。现在日常吃一小碗饭、几个菜,已是寻常事。
“过去讲的粮食只是狭隘地理解为就是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摆脱贫困》一书中的这段话,道出了习近平关于“大粮食观”的所思所想。
978.11MB
查看994.20MB
查看95.2MB
查看567.40MB
查看173.84MB
查看977.63MB
查看159.60MB
查看153.69MB
查看721.30MB
查看237.58MB
查看183.16MB
查看358.41MB
查看227.36MB
查看795.48MB
查看928.27MB
查看147.27MB
查看985.13MB
查看765.10MB
查看810.74MB
查看689.21MB
查看273.94MB
查看387.39MB
查看832.55MB
查看965.81MB
查看120.19MB
查看622.37MB
查看339.90MB
查看640.81MB
查看447.46MB
查看175.58MB
查看733.81MB
查看431.80MB
查看657.44MB
查看992.86MB
查看433.33MB
查看339.78MB
查看154.29MB
查看362.84MB
查看238.60MB
查看525.97MB
查看175.21MB
查看148.44MB
查看205.28MB
查看109.28MB
查看173.41MB
查看123.73MB
查看926.83MB
查看124.92MB
查看950.69MB
查看245.84MB
查看625.91MB
查看318.91MB
查看961.98MB
查看430.23MB
查看399.32MB
查看792.59MB
查看767.16MB
查看269.55MB
查看594.82MB
查看148.55MB
查看708.22MB
查看586.25MB
查看939.99MB
查看392.79MB
查看347.70MB
查看511.86MB
查看651.93MB
查看665.10MB
查看693.31MB
查看712.27MB
查看692.42MB
查看433.71MB
查看371.48MB
查看204.14MB
查看964.16MB
查看833.82MB
查看121.94MB
查看232.98MB
查看445.70MB
查看606.38MB
查看983.58MB
查看774.95MB
查看163.64MB
查看830.17MB
查看440.34MB
查看582.52MB
查看328.89MB
查看583.26MB
查看398.40MB
查看850.16MB
查看522.24MB
查看144.25MB
查看150.75MB
查看666.97MB
查看332.82MB
查看725.52MB
查看220.63MB
查看206.43MB
查看181.26MB
查看530.15MB
查看821.50MB
查看610.82MB
查看578.72MB
查看677.85MB
查看
839 泰兴og
干部8年冒领环卫工工资556万被起诉☂
2025-06-30 05:02:46 推荐
366 188****7020
老板啤酒杯里发现女子留下金镯子☆
2025-06-30 20:14:55 不推荐
852 152****3056
杨幂发的是C扩不是C刊☊
2025-07-02 00:04:49 推荐
55 忍者斩铁剑无敌版
暴雨中高铁候车站台堪比水帘洞☍
2025-06-30 22:04:26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