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儿童保健副高职称真题剖析(R3),更多儿童保健(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儿童皮肌炎在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上与成人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早期全身广泛性血管炎
B. 易发生钙质沉着
C. 雷诺现象少见
D. 很少并发恶性肿瘤
E. 食管和胃肠受累
2. [单选题]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A. 人群易感性增高,就可导致疾病的爆发或流行
B. 人群易感性降低,就可终止疾病的流行
C. 人群人口数增加,就使人群易感性增加
D. 人群人口数减少,就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E. 人群易感性增高,只是为一次流行或爆发准备了条件
3. [单选题]小儿身高可按下列公式粗略推算
A. 身长(cm)=(年龄-2)×5+80
B. 身高(cm)=年龄×5+85
C. 身高(cm)=年龄×5+75
D. 身高(cm)=(年龄-2)×4+85
E. 以上都不正确
4. [多选题]妊娠恶阻的证型包括( )
A. 气血虚弱
B. 脾胃虚弱
C. 阴虚内热
D. 肝胃不和
E. 肾阳虚衰
5. [单选题]健康促进的支点有教育、服务和
A. 环境
B. 技能
C. 态度
D. 政策
E. 法规
6. [单选题]重症肌无力患者禁用的药物是
A. 氢氯嚷嗪(双氢克尿塞)
B. 肾上腺皮质激素
C. 麻黄碱
D. 环磷酰胺
E.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7. [单选题]某地区居民队列研究发现,BMI(体重指数)>25.0的人群患高血压的危险性为其他人群的2.8倍(有统计学意义);而该地病例对照研究中发现,BMI(体重指数)>25.0的人群患高血压的OR为1.22(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研究表明此差异的原因是,病人诊断为高血压后,开始注意饮食、体育锻炼等。引起上述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之间差异的偏倚为
A. 纳入偏倚
B. 奈曼偏倚
C. 检出偏倚
D. 无应答偏倚
E. 易感性偏倚
8. [单选题]不属于原发性急进性肾炎的免疫病理类型是
A. 抗肾抗体型
B. 免疫复合物型
C. 寡免疫沉积型
D. 脂质沉着型
E. 以上均不包括
9. [单选题]下列哪种病变时,脑脊液不可能是黄色
A. 新生儿溶血症
B. 蛛网膜下腔出血
C. 中毒性脑病
D. 椎管肿瘤
E. 颅内肿瘤
10. [单选题]婴儿能够有意识的叫出“爸爸”“妈妈”的月份是
A. 2个月
B. 6个月
C. 8个月
D. 10个月
E. 12个月
11. [单选题]现代医学模式指的是
A. 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B. 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C. 生物医学模式
D.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E.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2. [多选题]关于狂犬病,叙述正确的有
A. 外周血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B. 外周血白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C. 轻度蛋白尿
D. 脑脊液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数明显增多
E. 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量稍增多
13. [单选题]糖尿病主要危险因素有遗传、病毒感染、体力活动不足、进食高热能和
A. 吸烟
B. 肥胖
C. 饮酒
D. 性别
E. 年龄
14. [单选题]符合佝偻病初期临床表现的是
A. 血钙明显下降
B. 骨骼改变不明显
C. 血磷正常
D. 钙磷乘积明显下降
E. 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15. [单选题]关于苯丙酮尿症(PKU)的治疗、护理方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治疗越早开始越好
B. 婴儿可喂给特制的低苯丙氨酸奶粉或无苯丙氨酸奶粉加适量母乳
C. 添加辅食时应选用鸡蛋、鱼、肉
D. 经常测血清苯丙氨酸浓度,以控制在0.12~0.6mmol/L为宜
E. 对非典型PKU,除饮食控制外,需要给予止惊药物及BH4、L-DOPA等药物
16. [单选题]正常婴儿每日需水量为( )
A. 100~150ml/kg
B. 150~200ml/kg
C. 200~250ml/kg
D. 75~100ml/kg
E. 50~100ml/kg
17. [单选题]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症状消失多在( )
A. 3~6个月
B. 6~8个月
C. 7~9个月
D. 8~10个月
E. 10~12个月
18. [单选题]下列X线检查可显示肺动脉段凹陷的先天性心脏病病是( )
A. 房间隔缺损
B. 室间隔缺损
C. 动脉导管未闭
D.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E. 肺动脉狭窄
19. [单选题]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是
A. 尽量采用多种对照
B. 尽可能采用“盲法”收集资料
C. 尽量采用客观指标的信息
D. 限制、匹配、随机化、统计处理
E. 无法避免
20. [单选题]患儿生后2天,出现吃奶少、反应差,皮肤巩膜有黄染;查体:T:35℃,精神萎靡,心肺(-),脐部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产前孕母有胎膜早破史。该患儿可能的诊断是
A.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B. 新生儿破伤风
C. 新生儿黄疸
D. 新生儿败血症
E. 新生儿硬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