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卫生副高考试宝典中医内科卫生副高职称晋升考试试题(H1)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3-21   [手机版]    

卫生副高考试宝典中医内科卫生副高职称晋升考试试题(H1)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副高考试宝典中医内科卫生副高职称晋升考试试题(H1),更多中医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选用天麻钩藤饮治疗的病症有

A. 中风
B. 头痛
C. 厥证
D. 眩晕
E. 郁证


2. [单选题]炎夏之日,劳作过重,突发高热,猝然昏倒,汗出不止,气喘,舌红脉疾,证属

A. 暑闭气机证
B. 暑伤气机证
C. 暑湿袭表证
D. 暑热动风证
E. 火淫证


3. [单选题]风痰闭阻之痫证的治法是

A. 涤痰熄风,开窍定痫
B. 清肝泻火,化痰开窍
C. 涤痰开窍,化瘀通络
D. 熄风开窍,化痰定志
E. 化痰通络,镇心安神


4. [单选题]肺气欲竭、心肾阳衰的喘脱危象,急救时应用参附汤送服

A. 枕中丹
B. 紫雪丹
C. 玉涎丹
D. 玉枢丹
E. 黑锡丹


5. [单选题]足少阴肾经在下肢的循行部位是

A. 外侧前缘
B. 外侧中线
C. 内侧前缘
D. 内侧中线
E. 内侧后缘


6. [多选题]痫病神机受累引起元神失控,意识丧失,重者可见:

A. 突然仆倒,昏不知人
B. 两目上视,口吐涎沫
C. 四肢抽搐,项背强直
D. 发则怪叫,移时苏醒
E. 二便失禁


7. [单选题]具有升浮性质的性味是:

A. 甘、辛、凉
B. 辛、苦、热
C. 辛、甘、温
D. 淡、甘、寒
E. 以上都不是


8. [单选题]根据五行相克的关系中,土的"所胜"是

A. 木
B. 火
C. 土
D. 水
E. 金


9. [多选题]《灵枢·本藏》中,“此人之常平也”应当包括

A. 禀赋强
B. 血和
C. 卫气和
D. 志意和
E. 寒温和


10. [单选题]虚烦不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咽干,腰膝酸软,梦遗,舌红脉细数。辨证为

A. 肺肾阴虚
B. 心阴虚
C. 心肾不交
D. 肝肾阴虚
E. 肾阴虚


11. [单选题]患癫病日久不愈,神思恍惚,善悲欲哭,心悸易惊,神倦体惰,食少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宜辨证为

A. 痰气郁结
B. 心脾两虚
C. 气郁
D. 痰阻
E. 脾虚


12. [单选题]提倡“内伤积损”为中风病病机实质的是

A. 王履
B. 张景岳
C. 李东垣
D. 张仲景
E. 李中梓


13. [单选题]患者吴某,女性,58岁。心胸隐痛,时作时止,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易汗出,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脉虚细缓。其首选方剂是炙甘草汤合用

A. 黄连温胆汤
B. 天王补心丹
C. 血府逐瘀汤
D. 右归饮
E. 归脾汤


14. [多选题]鳖甲用治阴虚发热,阴虚阳亢,阴虚风动等证是取其什么功效

A. 滋补肝肾
B. 滋阴清热
C. 祛风止痉
D. 清泄肝火
E. 潜阳息风


15. [单选题]《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其"肾"指的是

A. 肾阳虚
B. 肾阴虚
C. 肾气虚
D. 肾不藏精
E. 肾不主水


16. [单选题]九味羌活汤中兼清里热的药物是

A. 黄连、黄芩
B. 黄芩、生地
C. 黄连、黄柏
D. 黄芩、桑白皮
E. 生地、丹皮


17. [多选题]属于固涩剂的是( )

A. 金锁固精丸
B. 牡蛎散
C. 四神丸
D. 清带汤
E. 补中益气汤


18. [单选题]女,50岁。既往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现感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舌质紫暗,脉涩。其治疗应选用

A. 朱砂安神丸
B. 桃红四物汤
C. 通窍活血汤
D. 桃仁红花煎
E. 酸枣仁汤


19. [多选题]中风脱证的临床表现有

A. 神志昏愦无知
B. 目合口开
C. 四肢松软
D. 二便自遗,鼻息低微
E. 手撒肢冷汗出


20. [多选题]常用于治疗哮病缓解期肾虚型的方剂有

A. 金匮肾气丸
B. 人参蛤蚧散
C. 苏子降气汤
D. 真武汤
E. 七味都气丸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e1mpzo.html
  • 下一篇:卫生副高高级职称考试宝典中医内科医学高级职称(副高)往年考试真题(H1) 小便频数,舌质红,因进食海鲜后,不留痕迹,遇热则加剧,伴咽喉肿痛,或发热,口腻纳呆,辨证应为肌肉 筋脉# 肝 肾 脾导赤散 八正散 六一散 小蓟饮子# 黄土汤《金匮要略》 《诸病源候论》 《内经》# 《难经》 《神农本草经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