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中西医结合内科医学职称正高真题答案(O9)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6-07   [手机版]    

中西医结合内科医学职称正高真题答案(O9)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内科医学职称正高真题答案(O9),更多中西医结合内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素问·热论》全篇原文所涉及的外感病有( )

A. 广义伤寒
B. 狭义伤寒
C. 温病
D. 寒湿病
E. 暑病


2. [多选题]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治宜( )

A. 清热化湿
B. 通腑泄热
C. 豁痰开窍
D. 清心开窍
E. 芳香化浊


3. [多选题]以下表现中支持右侧大肠癌的是

A. 腹部钝痛
B. 腹绞痛
C. 肠梗阻
D. 粪便形状变细
E. 进行性贫血


4. [多选题]胃痛病证常伴有以下哪些症状

A. 食欲不振
B. 胃脘痞闷胀满
C. 恶心呕吐
D. 吞酸嘈杂
E. 大便异常


5. [多选题]患者遍体浮肿,皮肤绷紧光亮,兼气粗喘满,倚息不得卧,脉弦有力,系胸中有水,可用

A. 猪苓汤
B. 葶苈大枣泻肺汤
C. 五苓散
D. 真武汤
E. 五皮饮


6. [单选题]以下哪种神志障碍,见于阳明蓄血证

A. 如狂
B. 发狂
C. 谵语
D. 喜忘
E. 独语如见鬼状


7. [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渴而多饮为上消
B. 消谷善饥为中消
C. 渴而便数为下消
D. 渴而多饮谓膈消
E. 消谷善饥为消中


8.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白头翁汤的适应证

A. 下利便脓血,血色鲜红
B. 滑泄失禁
C. 肛门灼热
D. 渴欲饮水
E. 舌红苔黄


9. [多选题]温病的险恶证候是指( )

A. 斑疹
B. 吐衄
C. 动血
D. 闭窍
E. 癌变


10. [单选题]某男,60岁。近期自觉听力下降明显,伴耳中蝉鸣,头目眩晕,腰膝酸软,脉沉细。据此判断,其病机当为

A. 精脱
B. 气脱
C. 血脱
D. 津脱
E. 液脱


11. [单选题]黄疸病患者,小便颜色正常,时欲自利,腹满而喘,前医用清热利湿治疗,出现哕逆者宜用

A. 橘皮汤
B. 橘皮竹茹汤
C. 小半夏汤
D.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E. 半夏泻心汤


12. [单选题]叶天士认为,风温的发生是因为

A. 外感风温时毒
B. 温风过暖,感其气者
C. 春月受风,其气已温
D. 感受春季温热病邪
E. 感受风邪


13. [多选题]肾阳衰微型水肿的主症有

A. 面浮身肿
B. 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
C. 腰部冷疼酸重
D. 四肢厥冷
E. 面色白或灰滞


14. [多选题]淋证的预防与调摄叙述正确的有

A. 增强体质,防止情志内伤
B. 避免不必要的导尿及尿道器械操作
C. 多喝水
D. 忌肥腻香燥辛辣之品
E. 注意适当休息


15. [单选题]《六节藏象论》认为心的华彩反映在

A. 面
B. 唇四白
C. 发
D. 毛
E. 皮


16. [单选题]《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药食气味中气厚的作用是

A. 宣散
B. 通泄
C. 呕吐
D. 发泄
E. 发热


17. [单选题]下述何者为大承气汤服法

A. 少少温服之
B. 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C. 温顿服
D. 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E. 分温再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18. [单选题]以"阴病治阳,阳病治阴"为理论依据阐发的治则不包括

A. 引火归原
B. 阳中求阴
C. 脏病治腑
D. 气虚补血
E. 用热远热


19. [单选题]大黄附子汤中用大黄的目的是

A. 清热泻火
B. 泻下通便
C. 利胆退黄
D. 活血祛瘀
E. 清热止血


20. [单选题]水热互结伤阴的小便不利证,当选用

A. 猪苓散
B. 猪苓汤
C. 茯苓戎盐汤
D. 栝蒌瞿麦丸
E. 滑石白鱼散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e13vzr.html
  • 下一篇:正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内科正高医学高级职称海量在线题库(P0) 舌苔白腻,心烦不寐,心下硬满人之伤于寒也,胃酸缺乏者#(1)防治休克改善微循环。应积极补充液体、电解质和热量,既止痛又可解除Oddi括约肌痉挛,故需营养支持,是综合性治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6)腹膜腔灌洗。对
  • 在线题库
    考试专栏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