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外科中级专项训练考试试题(AH7)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3-12-13   [手机版]    

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外科中级专项训练考试试题(AH7)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外科中级专项训练考试试题(AH7),更多中医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列适用于“扶正祛邪并用”治法的是

A. 邪盛正未衰
B. 正虚邪不盛
C. 邪实正虚但补之易留邪
D. 正虚邪实但尚能耐攻
E. 正虚邪实但泻之易伤正


2. [单选题]男,32岁,腹外伤,休克。经抗休克治疗好转。24小时后发生休克,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肝破裂
B. 气胸
C. 脾破裂
D. 感染性休克
E. 消化道出血


3. [单选题]按照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脾病传肾"的发生机制是

A. 相克
B. 相侮
C. 相乘
D. 母病及子
E. 子病犯母


4. [单选题]太阳中风汗出的的机理是

A. 阳虚不能固摄于外
B. 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C. 卫虚失固,腠理疏松
D. 外邪化热,热迫津出
E. 卫气不共营气谐和


5. [单选题]既治食积腹痛,又治疝气痛的药物是

A. 麦芽
B. 谷芽
C. 神曲
D. 山楂
E. 鸡内金


6. [单选题]最早的兔唇修补术见于:

A. 《山海经》
B. 《内经》
C. 《晋书》
D. 《肘后备急方》
E. 《诸病源候论》


7. [单选题]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证属

A. 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C. 阴阳两虚
D. 气血两虚
E. 阴虚内热


8. [单选题]枳实导滞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A. 大黄、泽泻
B. 枳实、黄芩
C. 神曲、茯苓
D. 黄连、白术
E. 木香、半夏


9. [单选题]败毒散的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A. 柴胡、前胡
B. 银花、连翘
C. 黄芩、黄连
D. 牛蒡、山栀
E. 防风、白芷


10. [单选题]下列关于精气学说描述错误的是

A. 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B. 精气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及维持
C. 人体的功能活动依靠气的推动和调控
D. 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由精化生
E. 精气学说与中医整体观念无直接关系


11. [单选题]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治宜

A. 大柴胡汤
B. 大承气汤
C. 大建中汤
D. 大乌头煎
E. 附子粳米汤


12. [单选题]低血钾影响神经,肌肉系统时,最突出的部位是

A. 呼吸肌
B. 腹肌
C. 四肢肌
D. 膈肌
E. 背部肌


13. [单选题]下列关于五脏与五液的关系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A. 肝在液为泪
B. 心在液为血
C. 脾在液为涎
D. 肺在液为涕
E. 肾在液为唾


14. [单选题]P波振幅在胸导联应该

A. <0.25mV
B. <0.2mV
C. <0.3mV
D. <0.15mV
E. <0.1mV


15. [单选题]下列有关传染病中医治法的叙述,不属于和解法的是

A. 开达膜原
B. 和解截疟
C. 清肺润燥
D. 分消走泄
E. 和解少阳


16. [单选题]羚角钩藤汤与天麻钩藤饮二方均具有的功用是

A. 清热平肝息风
B. 滋阴增液舒筋
C. 滋阴潜阳息风
D. 清热活血止痛
E. 滋阴清热安神


17. [单选题]下面有关中药道地药材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
B. 广东的陈皮、砂仁、薄荷
C. 云南的三七、茯苓
D. 四川的黄连、川芎、贝母
E. 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


18. [单选题]下列各项,功用为攻下热结、益气养血的方剂是

A. 增液承气汤
B. 黄龙汤
C. 济川煎
D. 十枣汤
E. 麻子仁丸


19. [单选题]正常成人网织红细胞百分数是

A. 0.5%~1.2%
B. 1.0%~1.5%
C. 0.5%~1.0%
D. 0.5%~1.5%
E. 0.5%~2.0%


20. [单选题]均有清热利湿,退黄疸功效的药物是

A. 葫芦、冬瓜皮
B. 茯苓、赤小豆
C. 金钱草、石韦
D. 茵陈、冬葵子
E. 茵陈、金钱草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dqm15g.html
  • 下一篇:卫生中级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外科(中级)历年考试真题下载(AH7) 以消阴翳”属于以下何种治法病人本来毫无食欲,突然索食,经气不利,默默不欲饮食,又称益火消阴或扶阳退阴,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黄帝内经》称这种治疗原则为“阴病治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冰片功效:
  • 在线题库
    考试专栏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