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正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医肛肠学医学高级职称(正高)晋升职称在线题库(E1)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2-20   [手机版]    

正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医肛肠学医学高级职称(正高)晋升职称在线题库(E1)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医肛肠学医学高级职称(正高)晋升职称在线题库(E1),更多中医肛肠(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麝香的适应证是

A. 闭证神昏
B. 疮疡肿痛
C. 血瘀经闭
D. 热毒咽肿
E. 难产死胎


2. [多选题]枸杞子的适应证是

A. 肾虚遗精
B. 肝肾不足,头目眩晕
C. 肝肾阴虚,视力减退,内障目昏
D. 消渴
E. 肠燥便秘


3. [多选题]三仁汤和藿朴夏苓汤共有的药物是( )

A. 滑石、泽泻、通草
B. 厚朴、半夏
C. 淡豆豉、藿香
D. 杏仁、蔻仁、苡仁
E. 滑石、竹叶、藿香


4. [单选题]小便不利,有水气,其人苦渴,腹中冷者,治疗当用

A. 肾气丸
B. 猪苓汤
C. 栝蒌瞿麦丸
D. 五苓散
E. 以上均不是


5. [单选题]《素问·生气通天论》重点讨论的是

A. 人与自然相通应
B. 阴精与阳气的关系
C. 五味与五脏之关系
D. 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E. 阴精的重要性


6. [多选题]治疗湿温,可根据湿邪所在的部位分别采用( )

A. 理气
B. 苦燥
C. 宣化
D. 渗淡
E. 清泄


7. [多选题]具有通便作用,可治疗便秘的药是

A. 冬瓜子
B. 薏苡仁
C. 冬葵子
D. 车前子
E. 虎杖


8. [单选题]《六节藏象论》认为心的华彩反映在

A. 面
B. 唇四白
C. 发
D. 毛
E. 皮


9. [多选题]龙骨和牡蛎的共同功效是

A. 平肝潜阳
B. 软坚散结
C. 收敛固涩
D. 燥湿敛疮
E. 重镇安神


10. [单选题]《温病条辨》中提出,太阴温病发汗而汗不出者,如发斑者,治当用

A. 白虎汤
B. 清宫汤
C. 化斑汤
D. 至宝丹
E. 紫雪丹


11. [单选题]温病热闭心包证的临床表现是

A. 灼热神昏,皮肤黏膜出血
B. 昏愦不语,汗多气短,脉细无力
C. 身体灼热,昏谵或昏愦,舌謇肢厥,舌绛鲜泽
D. 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红绛
E. 神识昏蒙或表情淡漠,甚则谵语乱言


12. [多选题]先表后里的治则适用于

A. 少阳兼太阳证
B. 太阳蓄血轻证
C. 少阴兼表证
D. 热痞兼表证


13. [多选题]据《素问·痹论》的内容,"行痹"的辨证依据是( )

A. 肢节酸痛
B. 肢节剧痛.
C. 肢节重痛
D. 疼痛游走无定处
E. 重痛不移


14. [多选题]肛管直肠环包括

A. 外括约肌皮下部
B. 外括约肌深部
C. 耻骨直肠肌
D. 内括约肌
E. 直肠纵肌


15. [多选题]赤石脂禹余粮汤证的辨证要点是( )

A. 心下痞硬
B. 干呕心烦
C. 下利不止
D. 滑脱不禁
E. 小便短少


16. [多选题]水火共制法有

A. 炙
B. 蒸
C. 淬
D. 潬
E. 煨


17. [多选题]补骨脂的适应证是

A. 肾阳虚之腰膝冷痛、阳痿、遗精
B. 肝肾不足之筋骨痿软,风湿久痹
C. 遗尿、尿频
D. 肾不纳气之虚喘
E. 脾肾阳虚五更泄泻


18. [多选题]吴茱萸治胃寒呕吐证与其何种功效有关

A. 降逆止呕
B. 补火助阳
C. 化湿和胃
D. 补气健脾
E. 温中散寒


19. [多选题]半夏的适应证包括

A. 痈疽肿毒、毒蛇咬伤
B. 瘿瘤、痰核
C. 呕吐
D. 寒痰证、湿痰证
E. 心下痞、结胸、梅核气


20. [多选题]据《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内容,现代人"半百而衰"的原因包括( )

A. 以酒为浆
B. 醉以入房
C. 恬恢虚无
D. 不知持满
E. 不时御神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dq4lym.html
  • 下一篇:中医肛肠正高医学高级职称2024历年考试真题汇总(E1) 数日一行,腹胀作痛,五心烦热,口干欲饮,脉细涩。下列哪一种病证不可用下法防己黄芪汤方后注中载有哪几种随症加减用药法( )肛门坐浴注意事项是下列药物中哪些药物的药用部位是果实《温热论》所说的“土燥水竭”是指:
  • 在线题库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