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核医学技术医学副高免费考试试题下载(N6),更多核医学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Budd-Chiari综合征在肝脾胶体显像中的影像特点是
A. 方叶局限性放射性浓聚
B. 方叶局限性放射性稀疏
C. 尾状叶局限性放射性浓聚
D. 尾状叶局限性放射性稀疏
E. 方叶和尾状叶局限性放射性浓聚
2. [单选题]下列关于骨密质的结构,错误的是
A. 外环骨板
B. 内环骨板
C. 红骨髓
D. 骨单位
E. 间骨板
3. [单选题]可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的抑制率 ( )
A. >50%
B. 25%~50%
C. <25%
D. <50%
E. 以上都不正确
4. [单选题]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中,双嘧达莫的作用机制为
A. 使所有冠状动脉扩张
B. 血管扩张是由于双嘧达莫直接作用引起的
C. 双嘧达莫能提高冠脉血液中及组织中的腺苷浓度
D. 双嘧达莫能使小静脉扩张
E. 能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5. [单选题]肝胆显像按其动态显像顺序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血流灌注相
B. 肝血池相
C. 肝实质相
D. 胆管排泄相
E. 肠道排泄相
6. [单选题]放射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是
A. 放射标记抗原与过量的特异抗体进行结合反应
B. 放射标记抗原与限量的特异抗体进行结合反应
C. 放射标记抗原与限量的特异抗体进行竞争结合反应
D. 放射标记抗原和非标记抗原与限量的特异抗体进行竞争结合反应
E. 放射标记抗原和非标记抗原与过量的特异抗体进行竞争结合反应
7. [单选题]患者,女,55岁,血压160/100mmHg,行肾动态显像,左肾灌注不良,实质影小且淡,肾图为右侧正常、左侧小肾图,考虑为
A. 肾盂积水
B. 输尿管痉挛
C. 肾动脉狭窄
D. 肾上腺增生
E. 输尿管狭窄
8. [单选题]冠状静脉窦扩张患者,在左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扩张的冠状静脉窦不显影,此病可能为
A. 永存左上腔静脉
B. 肺静脉异位引流心内型
C. 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上型
D. 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下型
E. 三房心
9. [单选题]以下不是放射性核素显像特点的是
A. 较高特异性的功能显像
B. 可动态定量显示脏器、组织和病变的血流和功能信息
C. 提供脏器病变的代谢信息
D. 精确显示脏器、组织、病变的细微结构
E. 影像融合技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影像处理手段
10. [单选题]PET显像的分辨率明显优于SPECT。通常其空间分辨率可达
A. 4~5mm
B. 1~2mm
C. 0.1~0.5mm
D. 2cm
E. 3cm
11.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分子影像成像的目标
A. 细胞表面受体
B. 转运载体
C. 代谢分子
D. 细胞内的酶
E. 组织解剖形态
12. [单选题]CT增强扫描是诊断结节型肝细胞癌的一种重要影像学方法,病灶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或平衡期)典型强化模式是
A. 快进慢出
B. 快进快出
C. 慢进慢出
D. 慢进快出
E. 上述均是
13. [单选题]关于肺上皮细胞通透性测定的原理,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A. 小分子物质在肺上皮的扩散速度与其分子重量成反比
B. 空气间隙与血液的交换完全是通过扩散
C.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连接较肺泡上皮细胞紧密
D. 肺泡上皮对小分子的通透性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十倍
E. 正常气体交换仅有赖于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14. [单选题]骨髓显像对下列哪种血液病的辅助诊断、病情演变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判定等方面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A.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过敏性紫癜
D. 血友病
E. 以上均不是
15. [单选题]骨显像比X线平片检查早发现骨转移病灶,一般早多长时间
A. 10天~1个月
B. 1~2个月
C. 3~6个月
D. 6~8个月
E. 8~10个月
16. [单选题]与肺泡气体进行氧和二氯化碳的交换的场所为
A. 终末细支气管
B. 肺周围毛细血管网
C. 呼吸性细支气管
D. 末梢小动脉
E. 毛细血管前血管
17. [单选题]______能用门电路装置来测定 ( )
A. 射血分数
B. 上腔静脉梗阻
C. 心室内分流
D. 心包积液
E. 以上都不是
18. [单选题]首次通过法显像时,若弹丸式注射不合格,对下列影响最大的是
A. 定量测量
B. 图像的清晰度
C. 主动脉瘤的诊断
D. 左向右分流的诊断
E. 以上均不是
19. [单选题]常见的异位胃黏膜显像阳性结果显示为
A. 胃区、膀胱大量放射性浓集
B. 结肠脾曲显影
C. 十二指肠显影
D. 肾脏显影
E. 局限性放射性浓集区,多位于右下腹
20. [单选题]下列何种是肝显像诊断肝内占位病变的主要依据 ( )
A. 位置异常
B. 大小异常
C. 形态异常
D. 局限性放射性稀疏和缺损
E. 弥漫性放射性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