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高级职称(正高)考试宝典临床化学检验正高职称易错考试试题(N7),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T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的功能包括( )。
A. 分泌各种淋巴因子
B. 具有吞噬功能
C. 具有调节功能
D. 具有自身反应性
E. 具有特异性杀伤功能
2. [多选题]目前可用于PHC诊断的标志物主要有
A. CA125
B. DCP
C. AFU
D. AFP异质体
E. CA15-3
3. [多选题]关于血脂检测正确的做法是 ( )
A. 一次检查血中总胆固醇明显增加即可诊断
B. 发现血脂或脂蛋白异常应间隔2周再复查一次,方能作出诊断
C. 血脂分析前应低脂饮食一周
D. 采集12~14h空腹血液检查
E. 静脉采血时止血带使用不超过lmin
4. [多选题]关于蛋白质结构的预测,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的氨基酸残基对于形成不同的二级结构组件具有不同的倾向性
B. 现在已经可以很容易通过软件得到蛋白质序列的多重比对
C. 应用从头预测法时必须与已知的蛋白质结构进行比较
D. 三级结构预测是蛋白质结构预测时最复杂和最困难的
E. 当目标与模板的序列相似度较高时,应用比较-同源模建法相当有效
5. [多选题]PIH可能的病因包括
A. 诱发因素
B. 子宫张力过高
C.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前列腺素系统紊乱
D. 微量元素锌、硒等含量过高
E. 凝血-抗凝血平衡失调
6. [多选题]接触性皮炎的特点有( )
A. 治疗方法是注射抗原
B. 用抗原进行皮试进行诊断
C. 可经血清被动转移
D. 一些半抗原与宿主蛋白结合为完全抗原而引发
E. 补体参与
7. [多选题]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有
A. HDL
B. VLDL
C. LDL
D. CM
E. Lp(a)
8. [多选题]芯片电泳系统大体包括
A. 芯片
B. 分析仪,由产生电场力的装置和信号的检测收集装置两部分组成
C. 实现芯片功能化方法和材料的试剂盒
D. 点样仪
E. 荧光扫描仪
9. [多选题]实验室质量管理包括
A. 质量控制
B. 质量保证
C. 质量改进
D. 制定质量方针
E. 质量策划
10. [多选题]自动生化分析仪开机前操作者应检查的内容有 ( )
A. 进行光度计自检
B. 检查仪器光源
C. 检查清洗剂是否足够
D. 检查冲洗用水是否足够
E. 检查待测样品是否准备就绪
11. [多选题]用于诊断胰腺癌较理想的糖蛋白抗原标志物组合包括
A. CA72-4,CA242
B. CA242,CA15-3
C. CA72-4,CA50
D. CA19-9,CA125
E. CA242,CA19-9
12. [多选题]胰腺疾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主要有
A. 胰多肽
B. 胆囊收缩素
C. 甲状腺素
D. 脂肪酶
E. 血、尿淀粉酶
13. [多选题]在气液色谱中,首先流出色谱柱的组分是
A. 吸附能力小的
B. 吸附能力大的
C. 溶解能力大的
D. 挥发性大的
E. 溶解能力小的
14. [多选题]对没有开展能力验证/室间质评的免疫定性检验项目,实验室应通过与其他实验室比对的方式判断检验结果的可接受性,并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就近选择比对实验室
B. 比对样品数量:至少5份,包括阴性和阳性
C. 比对频率:至少每年2次
D. 判定标准:应有≥80%的结果符合要求
E. 结果不一致时,应分析不一致的原因
15. [多选题]下列关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切割后可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B. 可分为Ⅰ、Ⅱ、Ⅲ 3型,其中Ⅱ型应用最广
C. 识别单链DNA
D. 识别序列一般具有回文结构
E. 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个数多数为6个或8个
16. [多选题]适于做骨髓检查的非造血系统疾病有( )
A. 黑热病
B. 疟疾
C. 转移性肿瘤
D. 尼曼—匹克病
E. 代谢病
17. [多选题]临床上可用于乳腺癌诊治的糖蛋白抗原类肿瘤标志物有 ( )
A. CA15-3
B. CA19-9
C. CA549
D. CA72-4
E. CA27-29
18. [多选题]临床生化检验学的主要作用是( )。
A. 偏重于临床生化实验室的应用
B. 促进临床生物化学诊断试剂的
C. 用以帮助疾病的诊断以及采取适宜的治疗
D. 开放应用临床生化检验的方法和技术
E. 对检验结果的数据及其临床价值做出评价
19. [多选题]关于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骨骼肌肌钙蛋白Ⅰ有同源性
B. 不稳定
C. 血浆中以游离和与TnTnT形成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D. 是诊断AMI的最特异的生化标志物
E. 不同试剂的测定值具较好的一致性
20. [多选题]自动生化分析仪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A. 终点分析法
B. 连续监测法
C. 比浊测定法
D. 反射光度法
E. 原子吸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