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职称正高考试宝典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正高)优质在线题库(N6),更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_正高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厌氧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A. 组织缺氧或氧化还原电势降低,如供血障碍、大面积外伤、刺伤
B.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如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C. 某些手术及创伤如开放性骨折、胃肠道手术、生殖道手术以及深部刺伤等
D. 长期应用某些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等
E. 深部需氧菌感染
2. [多选题]脾的功能有
A. 血液滤过器
B. 合成干扰素、补体、细胞因子等免疫效应物质
C. 造血功能
D. 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E. 清除外来抗原及衰老细胞
3. [多选题]按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贫血分类属于红细胞生成减少的有: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 缺铁性贫血
D. 蚕豆病
E. 巨幼细胞性贫血
4. [多选题]有关粪便理学检查,正确的叙述是 ( )
A. 正常粪便中可有少量黏液,呈黄色
B. 黑色一定是上消化道出血
C. 脓血便只见于细菌性痢疾
D. 直肠癌、肛裂、痔疮或食入大量西瓜、番茄等粪便可呈红色
E. 阿米巴痢疾患者的粪便常呈暗红色果酱样,有特殊腥臭味
5. [多选题]铁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
A. 骨髓
B. 肝
C. 脾
D. 多种细胞
E. 血浆
6. [多选题]中性粒细胞酶代谢能力显著下降见于 ( )
A. 慢性肉芽肿
B. G-6-PD高度缺陷
C. 糖尿病
D. 烧伤
E. 正常成年人
7. [多选题]能在机体细胞中潜伏的病毒有 ( )
A. HCV
B. CMV
C. EBV
D. HBV
E. HIV
8. [多选题]浆细胞特异性抗原有 ( )
A. CD8
B. CD138
C. PC-1
D. CD4
E. PCA-1
9. [多选题]下列疾病中可用肥达试验进行协助诊断的是 ( )
A. 伤寒
B.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C. 斑疹伤寒
D.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E.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10. [多选题]关于尿糖检测,正确的是
A. 尿糖定性可留随机尿
B.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时需多次定时留尿
C. 尿糖定量需留24 h尿
D. 留取24 h尿需加入防腐剂
E. 留取24 h尿也可将尿液保持在4 ℃贮存而不加防腐剂
11. [多选题]关于厌氧菌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厌氧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可选择的方法有限制性琼脂稀释法、微量肉汤稀释法及E试验
B. 培养基为布氏血琼脂,贮存期不超过14 d(4~10 ℃)
C. 琼脂稀释法适用于脆弱类杆菌
D. 脆弱类杆菌推荐培养基为布氏肉汤,添加X因子、维生素K1及溶解马血
E. CLSI将琼脂稀释法作为厌氧菌药敏试验参考方法
12. [多选题]在实验室准入规定中,实验人员需要报告与批准的特殊情况是
A. 患发热性疾病、呼吸道感染
B. 在实验室连续工作2h以上
C. 怀孕
D. 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
E. 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
13. [多选题]用免疫学技术测定肿瘤标志物时,会导致结果假阳性的是
A. 交叉反应
B. 钩状效应
C. 携带污染
D. 嗜异性抗体
E. 试剂失效
14. [多选题]关于尿液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正确的是 ( )
A. 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
B. 白细胞多见于急性肾盂肾炎
C. 透明管型见于膀胱炎
D. 红细胞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E. 白细胞见于肾结石
15. [多选题]不是由下丘脑特化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是 ( )
A.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B. 促甲状腺激素
C. 缩宫素
D. 催乳素释放激素
E.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16. [多选题]关于尿液酸碱度,正确的是 ( )
A. 进食肉类食物易使尿液pH减低
B. 进餐后尿液pH值会一过性增高,此称碱潮
C. 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患者尿液常呈酸性
D. 氯化钙、氯化铵等药物使尿液酸化
E. 出汗、饥饿等使体内碱性物质增多,尿液偏碱
17. [多选题]有关微血管损伤后的止血过程,正确的叙述是 ( )
A. 局部微血管反射性收缩,血流缓慢
B. 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迅速形成血小板血栓
C. 各种凝血因子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红色血栓
D. 血液凝固后在血小板收缩蛋白作用下血块收缩阻塞微血管
E. 血块收缩后血管内皮再生
18. [多选题]下列物质中与细菌合成代谢有关的产物是 ( )
A. 抗生素
B. 甲醛
C. 甲酸
D. 细菌素
E. 维生素
19. [多选题]无菌操作是指 ( )
A. 无细菌的操作
B. 无活菌的操作
C. 无病原菌的操作
D. 防止病原菌进入人体及污染环境的操作
E. 防止环境细菌污染标本及实验材料的操作
20. [多选题]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判断的依据有
A. 上皮细胞
B. 白细胞
C. 阴道杆菌
D. 杂菌
E. 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