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卫生管理副高职称历年考试真题试卷(R8),更多卫生管理(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要求三级综合医院成分输血比例为( )
A. ≥70%
B. ≥75%
C. ≥80%
D. ≥85%
E. 90%
2. [单选题]在队列研究中,控制信息偏倚的主要手段是( )
A. 在研究设计阶段利用限制和匹配的方法来控制
B. 提高调查诊断技术,精确测量,同等地对待每个研究对象
C. 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D. 严格按规定的标准选择对象
E. 以上都不是
3. [多选题]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 )
A.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B. 暴露方式
C. 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D. 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
E. 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4. [单选题]易患性是指( )
A. 多因子遗传病中,遗传因素引起的生物差异或在疾病发生中所起的作用的程度
B. 多因子遗传病中,单纯有遗传素质决定的患病风险
C. 多因子遗传病中,单纯有环境因素决定的患病风险
D. 多因子遗传病中,人群个体易于或不易于患某种疾病的属性变量
E. 人群中遗传病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
5. [单选题]按医院分级管理办法,我国医院的等级划分为( )
A. 三级九等
B. 三级十等
C. 三级七等
D. 两级七等
E. 两级六等
6. [多选题]卫生费用的主要分析评价指标包括:( )
A. 公费医疗经费
B. 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百分比
C. 城乡居民个人卫生支出
D. 卫生总费用
E. 人均卫生总费用
7. [单选题]发现甲类传染病时( )
A. 在城镇应于12小时(农村24小时)内报告给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
B. 在城镇应于6小时(农村12小时)内报告给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
C. 如果有能力自行处理,则不必报告,否则及时上报
D. 做好保密工作
E. 以上均正确
8. [单选题]在对病因不明疾病的研究中,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
A. 早期发现病人
B. 早期诊断病人
C. 筛查各种高危病人
D. 概括和检验病因假设
E. 描述分布,提出病因假说
9. [单选题]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常用调查方法分为
A. 普查、抽样调查、病例调查
B. 普查、典型调查、队列调查
C. 普查、抽样调查、案例调查
D. 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E. 普查、抽样调查、队列调查
10. [单选题]目前对乙型肝炎的最主要的防治手段是( )
A. 注射免疫球蛋白,保护高危人群
B. 接种乙肝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C. 加强HBsAg携带者的管理
D. 切断传播途径
E. 阻断母婴传播
11. [单选题]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 )
A.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排出病原体数量及毒力
B. 传染源的数量、活动范围及周围人口数多少
C.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等
D.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数量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
E. 传播途径的特点和病原体所能涉及的范围
12. [单选题]队列研究资料分析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可以减少( )
A. 选择偏倚
B. 混杂偏倚
C. 测量偏倚
D. 信息偏倚
E. 错分偏倚
13. [单选题]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 )
A. 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
B. 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
C. 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
D. 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
E. 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
14. [单选题]关于公共场所健康教育的任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普及健康知识
B. 公共场所疾病的预防
C. 通过公共场所健康教育促进经营管理
D. 宣传党和政府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
E. 以上都正确
15. [单选题]一般而言,在病因预防中自我保健不包括( )
A. 合理营养
B. 积极治疗疾病
C. 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D. 积极锻炼身体
E. 主动获取健康知识
16. [单选题]热入营血或阴虚火旺可见的舌象是( )
A. 红舌
B. 紫舌
C. 绛舌
D. 淡红舌
E. 青紫舌
17. [多选题]头痛实证的常见证型有( )
A. 风寒头痛
B. 风热头痛
C. 风湿头痛
D. 肾虚头痛
E. 肝阳头痛
18. [单选题]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为( )
A. 实行干预措施
B. 社会动员
C. 对群众来说强调自愿
D. 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E. 专业人员的参与
19. [单选题]在实施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第二年,某市政府宣布,在所有副食商店不再出售肥肉,在全市范围内提倡禁烟活动属于( )
A. 历史性因素
B. 成熟因素
C. 观察偏倚
D. 人为因素
E. 回归因素
20. [单选题]脾阳虚弱带下过多的治疗原则是( )
A. 健脾益气,固涩止带
B. 健脾益气,清热止带
C. 健脾益气,升清降浊
D. 健脾益气,清热利湿
E. 健脾益气,除湿止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