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下列药物中降糖作用最强者为
A. 甲苯磺丁脲
B. 氯磺丙脲
C. 格列本脲
D. 氢化可的松
E. 氢氯噻嗪
2. [单选题]下列有关多巴胺(DA)受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DA受体分布与α受体相同
B. DA受体激动时肾、肠系膜血管舒张
C. DA受体激动时肾、肠系膜血管收缩
D. DA受体只存在于外周血管
E. DA受体激动时引起帕金森综合征
3. [单选题]以下抗类风湿药物中,属于“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的是
A. 布洛芬
B. 萘丁美酮
C. 塞来昔布
D. 美洛昔康
E. 甲氨蝶呤
4. [单选题]下列叙述的混合的影响因素错误的是
A. 物料的粒子形态和表面状态
B. 设备类型的影响
C. 物料的充填量
D. 物料的溶解度
E. 装料方式
5. [单选题]传出神经按递质分为
A. 运动神经与交感神经
B. 自主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C. 胆碱能神经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D. 中枢神经与外周神经
E. 副交感神经与运动神经
6. [单选题]药物的副作用是
A. 一种过敏反应
B. 因用量过大所致无关的药理作用
C. 在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作用
D. 因用药时间过长所致的毒性
E. 由于病人高度敏感所致
7. [单选题]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称为
A. 耐受性
B. 变态反应
C. 后遗效应
D. 毒性反应
E. 耐药性
8. [单选题]辅酶与辅基的主要区别是
A. 与酶蛋白结合的牢固程度不同
B. 化学本质不同
C. 分子大小不同
D. 催化功能不同
E. 以上答案都有错误
9. [单选题]普通胰岛素肽链中氨基酸的个数是
A. 40个
B. 49个
C. 51个
D. 54个
E. 60个
10. [单选题]药物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达到缓释作用根据哪种原理
A. 溶出原理
B. 扩散原理
C. 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
D. 渗透原理
E.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1.正确答案 :C
2.正确答案 :B
解析:多巴胺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使肾及肠系膜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及钠排泄量增加; ⑵ 小到中等剂量(每分钟按体重2-10ug/㎏),能直接激动β1受体及间接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自储藏部位释放,对心肌产生正性应力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及心搏量增加,最终使心排血量增加、收缩压升高、脉压可能增大,舒张压无变化或有轻度升高,外周总阻力常无改变,冠脉血流及耗氧改善; ⑶ 大剂量时(每分钟按体重大于10ug/㎏),激动α受体,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及尿量反而减少。由于心排血量及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致使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增高。① 对心脏β1受体激动,增加心肌收缩力作用强的多; ② 由于增加肾和肠系膜的血流量,可防止由这些器官缺血所致的休克恶性发展。在相同的增加心肌收缩力情况下,致心律失常和增加心肌耗氧的作用较弱。
3.正确答案 :E
解析:答案:E。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重点不应仅限于镇痛抗炎,更应积极阻止病情的发展。不能单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联合用药是上策。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有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和柳氮磺胺吡啶。
4.正确答案 :D
解析:混合的影响因素与物料的粒子形态和表面状态、设备类型的影响、物料的充填量、装料方式有关,与物料的溶解度无关。故D说法错误。
5.正确答案 :C
解析:答案:C。传出神经按递质分为胆碱能神经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6.正确答案 :C
解析:副作用,医学术语,也称之为副反应,系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副作用常为一过性的,随治疗作用的消失而消失,但是有时候也可引起后遗症。
7.正确答案 :E
解析:耐药性 也称抗药性,系指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对药物产生耐药现象。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疗效就明显下降。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一些常用药物都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于那些应用时间较长,使用范围广泛的药物,细菌的耐药往往较为严重。
8.正确答案 :A
解析:酶按其分子组成可分为单纯酶和结合酶。结合酶(全酶)是由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组成。辅助因子中与酶蛋白结合牢固,不能用透析、超滤等方法与酶分离者,称为辅基。反之称为辅酶。酶蛋白决定酶的专一性,而辅助因子则起电子、原子及某些基团转移作用。所以答案为A。
9.正确答案 :C
解析:人的胰岛素有51个氨基酸,2条肽链组成。
10.正确答案 :A
解析:的释放速度受其溶出速度的限制,溶出速度慢的药物显示出缓释的性质。因此采取措施降低药物的溶出速度,可使药物缓慢释放,达到延长药效的目的。根据noyes—whitney方程式,药物的溶出速度受药物的溶解度,药物粒子的表面积等因素影响。利用溶出原理达到缓释作用的方法很多,包括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控制粒子大小、以及将药物包藏于具有缓释作用的骨架材料中等。具体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一)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 (二)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 (三)控制粒子大小 (四)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 (五)将药物包藏于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中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79nj2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