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中医眼科学副高卫专业知识考试试题(R7)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7-05   [手机版]    

中医眼科学副高卫专业知识考试试题(R7)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眼科学副高卫专业知识考试试题(R7),更多中医眼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是

A. 臣药
B. 佐助药
C. 君药
D. 使药
E. 反佐药


2. [单选题]酸枣仁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 知母
B. 茯神
C. 远志
D. 柏子仁
E. 龙眼肉


3. [单选题]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 13寸
B. 14寸
C. 16寸
D. 18寸
E. 19寸


4. [单选题]两侧头痛属于

A. 厥阴经
B. 太阳经
C. 阳明经
D. 少阳经
E. 太阴经


5. [多选题]补血以治血虚的药物是

A. 龙眼肉
B. 熟地黄
C. 何首乌
D. 鸡血藤
E. 大枣


6. [单选题]突起水肿而以头面眼睑先肿者,最宜诊断为

A. 脾肾阳虚证
B. 风湿犯表证
C. 肾虚水泛证
D. 风水相搏证
E. 湿溢肌表证


7. [多选题]薛雪云“湿滞阳明”与叶氏云“胃湿恒多”意义不同,其区别在于前者( )

A. 表示中焦湿邪极盛,尚未化热
B. 表示湿热合邪,热重湿轻
C. 治宜辛开燥湿
D. 治宜清热化湿
E. 表示胃经湿邪盛


8. [多选题]焦虑症的治疗药物有

A. 地西泮
B. 去甲羟西泮
C. 美洛昔康
D. 艾司唑仑
E. 普萘洛尔


9. [单选题]以下除哪项外,均是攻下药的适应证

A. 饮食积滞
B. 虚寒泻痢
C. 血热妄行
D. 冷积便秘
E. 大肠燥热


10. [单选题]治疗胎位不正最常用的腧穴是( )

A. 合谷
B. 至阴
C. 三阴交
D. 太冲
E. 足三里


11. [多选题]面瘫的主方为

A. 阳白、四白、颧髎
B. 地仓透颊车、太阳透地仓
C. 阳白四透(阳白透头维、阳白透上星、阳白透攒竹、阳白透丝竹空)
D. 翳风、合谷
E. 阳明经筋排刺


12. [单选题]复溜穴位于( )

A. 水泉上1寸
B. 照海下1寸
C. 太溪上2寸
D. 三阴交下2寸
E. 交信前1寸


13. [单选题]下列腧穴中,归经错误的是( )

A. 合谷-大肠经
B. 太溪-肝经
C. 列缺-肺经
D. 阳陵泉-胆经
E. 阴陵泉-脾经


14. [单选题]指出不属于针眼的病因病机:

A. 风邪外袭,客于胞睑而化热生疖
B. 过食辛辣炙焯,脾胃积热上攻胞睑
C. 余邪未清,热毒蕴伏
D. 素体虚弱,复感外邪
E. 脾失健运,湿痰内聚


15. [多选题]《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 )

A. 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
B. 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C. 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 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E. 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6. [多选题]不论何种痢疾均可选取

A. 天枢
B. 巨虚
C. 足三里
D. 风池
E. 气海


17. [单选题]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的配伍比例是

A. 3:1
B. 4:1
C. 5:1
D. 6:1
E. 7:1


18. [单选题]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功效的药物是

A. 全蝎
B. 地龙
C. 蜈蚣
D. 牛黄
E. 僵蚕


19. [单选题]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其病机属

A. 肝气郁结
B. 瘀血内阻
C. 肝经气血郁滞
D. 水停胸胁
E. 饮阻胸膈


20. [单选题]“气街”是指

A. 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
B. 经气聚集的部位
C. 经气通行较多的部位
D. 经气留止的部位
E. 经气旺盛的部位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5zpz7x.html
  • 下一篇: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中医眼科副高医学职称考试历年真题试卷(R7)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正治法( )针灸等级病谱的分类,此"一气"指的是阳明病的主脉是下列哪药健脾用治脾虚湿泻以补阴药为主,不属于心包经腧穴所主治的病证是( )循行"贯脊"的经脉是( )既能平肝息风,又能平肝潜阳的药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