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午后热甚,身热不扬者,属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0-02-15  [手机版]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午后热甚,身热不扬者,属"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单选题]午后热甚,身热不扬者,属

A. 阴虚潮热
B. 湿温潮热
C. 小儿疰夏
D. 阳明潮热
E. 气虚发热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单选题]春温后期,虚风内动,时时欲脱,喘息气促,其治疗处方是

A. 大定风珠加人参
B. 生脉散
C. 羚角钩藤汤加生脉散
D. 加减复脉汤加人参
E. 三甲复脉汤

正确答案 :A

解析:春温后期,虚风内动,时时欲脱者宜用大定风珠,如喘息气促当加补气固脱之人参。


[单选题]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精明之府是指

A. 心
B. 目
C. 头
D. 耳
E. 髓

正确答案 :C

解析:头


[单选题]骨度分寸法最早见于( )

A. 《黄帝内经》
B. 《备急千金要方》
C. 《难经》
D. 马王堆出土的汉墓《帛书》
E. 《针灸甲乙经》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针灸治疗肠痈,选取的主要经脉是

A. 手足少阳经
B. 督脉
C. 手阳明经
D. 足阳明、太阴经
E. 手太阳和足太阳经

正确答案 :D

解析:肠痈 【病因病机】 多因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不洁之物,致肠胃痞塞;或过食油腻辛辣,湿热内蕴肠间;或暴食后急迫奔走或腹部用力过度,肠络受损,瘀阻不通。以上原因皆可引起肠腑局部气血凝滞,郁而化热,积热不散,腐肉成痈。本病病位在大肠,病机不外气滞、血瘀、湿阻、热腐,基本病机为肠腑气蕴,热盛肉腐。 【辨证】 主症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湿热,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主穴 天枢 阿是穴 阑尾 上巨虚 配穴 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便秘加腹结。 操作 诸穴均用毫针刺法。留针30~60分钟,每日针2次。 2.其他治疗 (1)电针法 选取右天枢、右阑尾穴,电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60分钟,每日2次。 (2)耳针法 选取阑尾、神门,中强刺激,每次留针30~60分钟,每日2次。


[单选题]常用吸罐拔罐法中,投火法多用于身体

A. 身体侧部
B. 胸腹部
C. 腰背部
D. 四肢部
E. 头颈部

正确答案 :A

解析:投火法 此法由于罐内有燃烧物质,容易落下烫伤皮肤,故适宜于侧面横拔。


[单选题]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是

A. 《彩图辨舌指南》
B. 《敖氏伤寒金镜录》
C. 《舌苔统志》
D. 《伤寒舌鉴》
E. 《伤寒观舌心法》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黄土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 熟地黄、芍药、附子、干姜
B. 生地黄、当归、炮姜、附子
C. 干地黄、阿胶、附子、黄芩
D. 熟地黄、人参、干姜、附子
E. 熟附子、干姜、黄芪、人参

正确答案 :C

解析:黄土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归脾汤的鉴别应用 本方主治阳虚出血证,当温脾摄血,益气养血。 方中灶心黄土温中暖脾,收敛固涩,摄血止血。附子温壮阳气。白术健脾益气,气以摄血。阿胶养血滋阴,益血止血。干地黄补血益血。黄芩止血,制约附子、灶心黄土温热而不伤阴血。甘草益气补中。 黄土汤与归脾汤两方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 黄土汤中以灶心黄土合炮附子、白术为主,配伍生地、阿胶、黄芩以温阳健脾而摄血,滋阴养血而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 归脾汤重用黄芪、龙眼肉,配伍人参、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远志补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


[单选题]湿病中,甘草附子汤中具有的药物是( )

A. 生姜
B. 麻黄
C. 芍药
D. 干姜
E. 白术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痰鸣音属于

A. 非响亮性湿啰音
B. 细湿啰音
C. 粗湿啰音
D. 响亮性湿啰音
E. 中湿啰音

正确答案 :C

解析: 湿啰音(水泡音)   气流通过稀薄液体(渗出物、黏液、血液、漏出液、分泌液)时形成水泡并立即破裂时所产生的声音 湿啰音的特点   吸气和呼气都可听到,以吸气末时多而清楚;   部位较恒定,性质不易改变;   大、中、小湿啰音可同时存在;   咳嗽或排痰后可减轻或消失 。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5p1ndn.html
  • 下一篇:湿温潮热的特点是 午后较显 胸脘痞闷 苔白腻,收敛生肌 杀虫止痒,舌有瘀点瘀斑 瘀血积久郁而化热 [潮热.png] 四种潮热 热势较高? 低热为? 表现为身热不扬? 午后或夜间? 日晡发热? 各自兼证? 寒热往来--见于少阳病和疟疾 1.寒热往
  • 考试专栏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