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血液技术卫生职称副高冲刺密卷专家解析(AI3),更多临床血液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关于血液流变学检验,错误的是
A. 包括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性及红细胞聚集性等
B. 红细胞变形性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等
C. 血浆黏度升高主要见于可导致血浆蛋白质增高的相关疾病
D. 血液黏度降低主要见于各类贫血及失血
E. 血液黏度检测的血液标本多采用肝素或EDTA抗凝
2. [单选题]有关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按起病急缓可分为慢性型和急性型
B. 均有显著脾大
C. 骨髓穿刺“干抽”
D. 外周血中有幼粒、幼红细胞
E. NAP活力增高
3. [单选题]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点除外
A. 好发于老年人
B. 分为B-PLL和T-PLL,以前者为多见
C. 临床主要特征是脾大
D. 白细胞常增加
E. 有特异性染色体核型异常
4. [单选题]只依据CD7抗原不能诊断T-ALL,原因是有的遗传学标志有
A. CD7与部分B淋巴细胞有交叉
B. 对CD7的检测不敏感
C. CD7在T淋巴细胞的发育过程中出现较晚
D. CD7在T淋巴细胞的发育过程中出现早,但消失也早
E. CD7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有5%~10%的交叉反应
5. [单选题]女性,18岁,面色苍白1年。体检:中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2cm。检验:HCB60g/L,血涂片中可见大量小球形红细胞,网织红细胞15%,Coombs试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开始溶血为0.70%NaCl,完全溶血为0.46%NaCl。本例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最可能是
A. 红细胞自身抗体产生
B. 红细胞膜缺陷
C. 红细胞磷酸己糖旁路中的酶缺陷
D. 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
E. 红细胞珠蛋白肽链合成量减少
6. [单选题]钾中毒与输注何种血关系密切( )
A. 大量输
B. 输血过快
C. 输冷血
D. 输陈血
E. 输热血
7. [单选题]INR作为口服抗凝剂治疗时抗凝浓度的适用范围为
A. 1~3
B. 2~4
C. 3~5
D. 2~5
E. 3~4
8. [单选题]应激时糖代谢变化中,下列不正确的是
A. 各种内分泌的变化都使血糖↑,并可出现糖尿
B. 血糖增高引起胰岛素分泌明显↑,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C. 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作用↓使糖原分解↑
D. 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分泌↑使葡萄糖利用↓
E. 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使糖异生↑
9. [多选题]属于多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死因的是
A. 反复感染
B. 心力衰竭
C. 脾大
D. 严重贫血
E. 出血
10. [多选题]机体储存铁缺乏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A. 血清铁蛋白<14μg/L
B.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C. 铁粒幼红细胞小于15%
D. 红细胞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
E. 运铁蛋白饱和度小于20%
11.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血管壁参与内源凝血途径
B. 血小板不参与凝血过程
C. 因子Ⅳ参与内源和外源凝血系统
D. 血管壁参与外源凝血途径
E. 共同凝血途径始于因子Ⅹ的激活
12. [单选题]在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时,不影响脉冲大小的因素为
A. 仪器的阈值
B. 脉冲的增益
C. 细胞的染色
D. 细胞的体积
E. 细胞核的大小
13. [多选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原始淋巴细胞的形态特点有
A. 核染色质致密、分布不均匀
B. 核膜不清楚
C. 糖原染色多为阳性
D. 白血病细胞中易见Auer小体
E. 过氧化酶染色呈阴性反应
14. [单选题]血清钾升高可见于
A. 肾病综合征
B. 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尿期
C. 慢性腹泻
D. 酒精性肝硬化
E. 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
15. [单选题]下述哪项不符合急性血管内溶血
A. 尿胆原阳性
B. 高热、寒战、黄疸
C. 常见血红蛋白尿
D.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常降低
E. 蚕豆病属血管内溶血
16. [单选题]红细胞膜的改变哪项不引起红细胞破坏
A. 红细胞膜附着C3
B. 红细胞表面积加大
C. 红细胞膜遭微血管病损伤
D. 红细胞膜上附着IgG完全抗体
E. 红细胞膜磷脂缺乏
17. [多选题]铁代谢障碍性疾病有
A. 缺铁性贫血
B. 慢性感染性贫血
C.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 钩虫感染性贫血
E. 长期痔疮出血
18. [单选题]纤维蛋白原国际命名为
A. Ⅰ因子
B. Ⅱ因子
C. Ⅳ因子
D. Ⅴ因子
E. Ⅶ因子
19. [单选题]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鉴别意义最大的是
A. PAS染色
B. NAS-DAE染色
C. NAS-DCE染色
D. NAP染色
E. MPO染色
20. [单选题]最常见的骨髓瘤类型是
A. IgE型
B. IgA型
C. IgD型
D. IgG型
E. IgM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