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卫生副高考试宝典输血技术副高医学职称基础知识在线题库(N5),更多输血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衰老的中性粒细胞破坏所在的主要系统是
A. 红细胞系统
B. 脾脏
C. 肝脏
D.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E. 淋巴细胞系统
2. [单选题]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每两个碱基对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是
A. 30°
B. 36°
C. 40°
D. 45°
E. 60°
3. [单选题]A3最主要的血清学特征是
A. 与抗-A试剂无凝集
B. 与抗-A试剂呈+弱凝集
C. 与抗-A试剂混合凝集外观
D. 与抗-A试剂++++强凝集
E. 反定型与B细胞无凝集
4. [单选题]下列关于乙型肝炎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大于90%的围产期感染HBV的婴儿可成为携带者
B. HBV携带者除产生完整的病毒颗粒外,还产生大量的传染性的包膜蛋白
C. 大概有5%感染HBV的成人变成慢性HBsAg携带者,而95%的感染者可以痊愈,并产生保护性抗体
D. 约60%的HBV慢性感染病例会发生慢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E. 我国人群中HBsAg慢性携带约为10%
5. [单选题]清蛋白的半寿期约为
A. 10天
B. 15天
C. 20天
D. 25天
E. 30天
6. [单选题]患者女性,28岁,2年前因宫外孕出血输血1200ml,近半年来出现厌食厌油,乏力,检查ALT 278U/L,抗HCV阳性,其正确的治疗方案是
A. 保肝治疗
B. 保肝治疗+拉米夫定
C. 保肝治疗+青霉素
D. 保肝治疗+氢化可的松
E. 保肝治疗+奈韦拉平
7. [单选题]最易发生继发性血色病的是
A. 缺铁性贫血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营养不良性贫血
D.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E.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8. [单选题]不在肝脏中合成的凝血因子是
A. 因子Ⅱ
B. 因子Ⅲ
C. 因子Ⅴ
D. 因子Ⅹ
E. 以上均不正确
9. [单选题]关于自身输血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自身不需要输血的情况下可以转让给他人使用
B. 向家属或患者交代输血的目的、过程、涉及的危险性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C. 意外情况下(污染、有凝块、过期)而需放弃自身血液
D. 必要时输注异体血液
E. 患者或家属填写自身输血申请单并签署自身输血同意书
10. [单选题]新鲜冰冻血浆速冻温度
A. -40℃以下
B. -65℃以下
C. -50℃以下
D. -30℃以下
E. -55℃以下
11. [单选题]女性患者,35岁。输血开始后1小时出现畏寒、寒战高热、头痛、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潮红,体温40℃。临床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溶血反应
B. 发热反应
C. 过敏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TRALI
12. [单选题]在血液标准化工作与输血质量管理的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血液标准化工作是输血事业的导向
B. 行业标准是输血工作的基本目标
C. 行业标准是对质量目标的最高要求
D. 行业标准是输血事业的执法依据
E. 是将输血行业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并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桥梁
13. [单选题]冷沉淀保存温度应为
A. 22℃±2℃
B. 4℃±2℃
C. -20℃以下
D. -50℃以下
E. -40℃以下
14. [单选题]甲县恶性肿瘤组死亡率比乙县高,经标准化后甲县恶性肿瘤标准化死亡率比乙县低,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 甲县的诊断水平高
B. 甲县的肿瘤防治工作比乙县好
C. 甲县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县小
D. 甲县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县大
E. 不能得出结论
15. [单选题]一次性使用血袋的标签应有以下栏目供使用者填写或留有适当空间供使用者贴签
A. 稀有血型
B. 生产日期
C. 全血或血液成分容量
D. 献血者姓名或献血编号
E. 患者姓名或代号
16. [单选题]常用于A、B、H物质检测的体液是
A. 精液
B. 乳汁
C. 羊水
D. 胃液
E. 唾液
17. [单选题]下列哪项属于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
A. 需要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专门人才
B. 群众对输血管理信息系统有足够的了解
C. 需要强有力的管理者
D. 良好的输血信息管理基础工作
E. 领导对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大力支持
18. [单选题]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将生物安全的防护水平分为若干级,哪一级防护水平最高
A. Ⅰ级
B. Ⅱ级
C. Ⅲ级
D. Ⅳ级
E. Ⅴ级
19. [单选题]红细胞悬液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其中逐渐减少的是
A. 血钾
B. 血氨
C. 三磷酸腺苷
D. 游离血红蛋白
E. 细胞碎片
20. [单选题]HLA基因分区,分为
A. Ⅰ类基因区
B. Ⅰ类、Ⅱ类基因区
C. Ⅰ类、Ⅱ类、Ⅲ类基因区
D. 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基因区
E. 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基因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