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临床血液技术医学副高职称历年真题(V4),更多临床血液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关于凝血检查的临床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T延长,不被甲苯胺蓝纠正,表示存在肝素样抗凝物质
B. TT延长,可因FDP增多或纤维蛋白原减少
C. TT延长,可见于AT活性明显增高
D. ⅧC增高主要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E. 肝病时TT也可延长
2. [单选题]各种肾炎中肾功能损害最早见于下列哪项检查
A. 血肌酐升高
B. 酚排泄试验
C. 尿比重减低
D. 自由水清除率
E. 内生肌酐清除率
3. [单选题]骨髓细胞检查以晚幼红增生为主,细胞内铁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常出现于
A. 缺铁性贫血
B.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4. [单选题]有关缺铁性贫血,错误的叙述是
A. 以小红细胞为主
B. 以低色素性红细胞为主
C. 可见环形红细胞
D. 红细胞大小不一
E. 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消失
5. [单选题]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应首选
A.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B. 洗涤红细胞
C. 浓缩红细胞
D. 冷冻红细胞
E. 代血浆
6. [多选题]临床上药物诱发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主要特征有( )。
A. 近期有服药史
B. 包括免疫复合物、药物吸附、膜改变和自身免疫4种类型
C. 血红蛋白尿和血红蛋白血症常见
D. 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
E. 患者常有急性发作的血管内溶血,伴有寒战,高热
7. [单选题]在方法学评价中,一般认为相关系数是对于下列哪种情况的估计
A. 偶然误差
B. 系统误差
C. 过失误差
D. 相对偏差
E. 操作误差
8. [单选题]女,65岁,腰痛6个月,脊椎正侧位X线片见L3、L4呈压缩性骨折,骨髓检查见浆细胞35%,有双核、三核浆细胞和火焰浆细胞,血浆蛋白电泳见β与γ之间有一M带。其异常免疫球蛋白类型最可能的是
A. IgG
B. IgA
C. IgM
D. Ig
E. IgE
9. [单选题]关于红细胞系统的发育特点,以下正确的是
A. 原始红细胞胞质内有特异性颗粒
B. 早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密集、结块
C. 早幼红细胞胞质量一般较少,染色呈嗜酸性
D. 中幼红细胞胞质含量丰富,染色呈嗜多色性
E. 晚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呈网状
10. [单选题]选择哪组血清酶活性改变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为宜
A. ALT↑↑,AST↑,且AST/ALT<1
B. ALT↓,AST↓
C. ALT↑,AST↓
D. ALT↓,AST↑
E. ALT↑,AST↑↑,且ALT/AST<1
11. [单选题]女性,26岁,孕16周。血常规结果示:Hb96g/L,MCV(fl)72,MCH(pg)24,MCHC(g/L)301。血清铁28.9μ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为70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34%。则此患者最有可能导致贫血的原因是
A. 缺铁性贫血
B.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C. 地中海贫血
D. 巨幼细胞贫血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12. [单选题]导致室间质量评价失败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检测仪器未经过校准及有效维护
B. 未做室内质控或室内质控失控
C. 试剂质量不稳定和实验人员的能力不能满足实验要求
D. 上报的检测结果计算或抄写错误
E. 因为没有设置好室间质评的警告限、失控限
13. [多选题]血友病患者FⅧ因子抑制物的产生与哪些因素相关( )。
A. 患者基因突变类型
B. 治疗方法
C. HLA表型
D. 环境因素
E. 细胞因子多态性
14. [单选题]不属于原始细胞特点的是
A. 胞体较大
B. 核染色质细致
C. 有清晰核仁
D. 胞质蓝色
E. 核质比小
15. [单选题]粪便隐血试验的免疫法有
A. 联苯胺法
B. 胶体金法
C. 氨基比林(匹拉米洞)法
D. 愈创木酯法
E. 邻甲苯胺法
16. [单选题]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检验结果的
A. 准确性
B. 重复性
C. 再现性
D. 稳定性
E. 反映患者当前病情的真实性
17. [单选题]关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错误的是
A. 和SLL是同一生物学实体,无本质区别
B. 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相似,易发生急变
C. 起病缓慢,预后差别大
D. 易并发各种感染,是常见的死因
E. 部分患者终生无需治疗而不影响生存
18. [单选题]Percoll分离液法常用来分离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单个核细胞
D.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19. [单选题]伤寒、副伤寒感染引起白细胞总数
A. 减低
B. 增多
C. 正常
D. 不定
E. 明显增多
20. [单选题]下列药物可引起自身抗体型药物诱发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是
A. 奎尼丁
B. 青霉素
C. 甲基多巴
D. 利福平
E. 磺胺类